om ranked社区的碎碎念1
一些随笔,写的差不多了就发一下。笔者的个人主张部分会着重加粗。
osumania ranking system的义务:
1.以某种权重,根据玩家的成绩,为玩家的游戏水平排名。权重由既成的pp系统与星数系统与ranked图池组合而成。
2.判断并解释当下rankable的边界,以此高效地保证ranked谱面的社区评价。
谱面的社区评价由两个集合构成:当下社区成员对谱面质量的抽象定义的集合;当下社区成员对谱面质量的具体评价的集合。
“社区成员”暂时模糊地代指全体活跃的osumania玩家和谱师,不做更深入地讨论。需要注意的是,社区成员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以社区成员为出发点的判断,均有其时效性。
对任意一张unranked mapset,有无数种可能的方案,将其定义为谱面空间。其中有若干种方案,均被允许成为ranked谱面。如果将上述所有方案直接归类成rankable的集合,将剩余的方案直接归类成unrankable的集合,那么rankable的集合会以点状散布在谱面空间内。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若干种对于rankable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标准运用到谱面空间内,便能将方案进行排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RC中要求谱面需要有正确的标题。那么,便可将方案以标题“从正确到错误”进行排序。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在谱面空间中划一条线,线的一侧是“含有正确标题的方案”,另一侧是“含有错误标题的方案”,并由此确定其中一侧的所有方案均为unrankable,该线便为“rankable的边界”中的一部分。
以所有的评价标准,重复上述过程,便能得到该mapset的“rankable的边界”。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评价标准从标准本身到适用范围都尚且模糊,有些现存的评价标准之间甚至存在冲突,有些评价标准每时每刻都随着社区发展而产生更替,因此要得到一条绝对清晰的“rankable的边界”是不可能的,很多具有争议的谱面,往往在某些评价标准下处于模糊的边界区域上。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hydria cry这一张典型的dump,采用了dump谱面中最基础清晰的动机,就是用连续均匀的stream表达长音。用密度变化来表达长音的音色或音高变化。这在近两年的ranked区已经不能算是激进的方案了,但由于他选择的密度非常高,最高处达到了128BPM下的64分stream,使得这张谱面在当时饱受争议。这个实例证明了一个当今可能容易被忽略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可玩性。在dump的动机范围内,密度能被选取至一个极高的数值。具体的假设很简单。先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现cry所有难度的dump密度全部翻4倍,该图是否仍然rankable?即使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标准,但只要你玩过这个游戏,你都能给出否的答案。但如果换一个问法,将现cry所有难度的dump密度全部翻x倍,且该mapset仍然rankable,求x的最大值,那恐怕就得不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了。之所以说这个例子简单,是因为它可以简洁地描述为“rankable的dump密度的边界是多少?”并运用于几乎所有的dump图。这个问题暂时不存在标准的答案,只能根据社区成员的意见,粗略归纳出大致的范围,该范围便是一条“模糊的边界区域”。cry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争议,根本上是因为它的顶难度恰好处于这个标准下“模糊的边界区域”。
类似的playable问题还有:
LN的最小长度
同轨道note与note之间的最小间隔
同轨道LN尾与下一个note的最小间隔
以上问题,仅LN的最小长度已有规定,剩下的均无相关规定。ranked区已经出现间隔仅50ms的叠键了,即使是top vibro玩家,也很难打出两个彩判,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这里笔者想声明笔者的个人主张:规定playable相关的边界,是非常有必要,且实现难度不高的。因为这种边界是允许被客观地量化的。ranking管理者能够以一定的参与门槛发起相关的投票或问卷,收集结果并进行统计,以某种计算方式(如剔除头尾部分无效数据后直接求平均值)得出规定的边界数值并公开上述过程。这条边界并不需要以rules的形式写入RC中,仅以guideline的形式写入RC即可。这是以社区成员为出发点的内容,可根据社区发展需求重新调整。
在传统意义上的质量之外,由于ranking system的局限性,ranked图应该从客观上避免星数与实际难度相差过大。这里的实际难度包括任一维度的实际相对难度,并由玩家表现归纳得出。
当下有一个相当权威的主张是如下描述的:
因为星数算法本身很差,所以写图不需要考虑星数,只要保证图本身的质量即可。
意图推进rank hevey dump LN的群体,靠着这个主张做出了不少水图。Dump LN在传统dump的基础上增加了面尾占的密度,在相同可玩性的范围内,星数上限会更高。这些所谓的水图在遮掉星数之后,并无一般的质量问题。这种风格可追溯到二十年前的o2jam,社区早已形成相当成熟的质量评价标准。但这个时候有另一方提出了如下主张:
不应主观滥用星数系统的漏洞。通俗地讲,不应该去刻意地去写特别水的图。
这一主张在实践中有一个明显的障碍是,逻辑上我们永远无法得知谱师真正的主观想法。“想要刻意地写水图,所以写LN dump”,和“想要写LN dump,但因为星数系统有漏洞,所以写的图变成了水图”,这二者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分辨。因此,如果想要对此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主张或规定,应避免从谱师的主观动机出发,更多地从该行为产生的客观影响出发。在这个“万物皆可ranked”的时代,笔者想要引出一个思考:vibro可以ranked吗?
作为一个曾经的vibro玩家,我常常在mapper群里面开vibro谱的玩笑,嚷嚷着什么时候vibro图也能飞,但这也不完全仅仅是个玩笑。无论每个人心中的答案是什么,当下的现实是,还没有人敢于尝试将vibro推进ranked区的,社区目前并不认可vibro能ranked。vibro在某种意义上,能以高速叠的形式(在引入dump叠的概念后,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评价其质量,不能片面地将所有vibro都归类与无脑塞爆或无质量的谱面。那么,为什么目前的社区不认可vibro ranked?
不妨想象一下ranked区里面出现十张十星的vibro图,这会导致会vibro的玩家的排名夸张地飞涨(尤其是一些常规力与LN力弱的),不会vibro的玩家排名跌落。笔者在最开头就写过,ranking system的义务之一,是以某种权重,根据玩家的成绩,为玩家的游戏水平排名。权重由既成的pp系统与星数系统与ranked图池组合而成。通过上述极端的假设,ranked图池如何影响排名的权重,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么,在相对不极端的当下,如果彻底放开对于“水图”的限制,出现十几张7K LN8 dan水平的13星谱面,该ranking system将会鼓励玩家都去练LN,常规靠LN带带就得了。排名将从一个相对综合的排名,演化为另一种形式的LN dan。我不认为这是社区所期望的。并且,由于ranked图无法unrank,且具有不小的指导意义,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危险趋势,且不局限于高星图。直到星数算法重写,或像47k的单独排名一样,给出rice与LN的单独排名。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所有bp的pp乘以该map中note占比或LN占比的系数即可很大程度上解决(虽然仍有漏洞,但相对进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