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寻找毛国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86篇。
有文字的青铜器可以补充和印证古史,是研究古史的珍贵资料,故而其历史价值最高。留下最多文字的青铜器是毛公鼎。毛公鼎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学习书法的极佳范本。
毛公鼎记录了毛国的历史。毛国是周文王第九子毛叔郑的封国,西周时在陕西扶风,春秋时随周平王东迁到河南宜阳。西周时期,毛国有三位见诸历史的名人,初封国君毛叔郑;随周穆王西游、攻打犬戎的毛公班;第三个就是毛公鼎的主人毛公。毛公鼎记载,毛公被周天子任命为卿士,毛公家族统领周王朝卿事寮和内史寮两大官僚集团:,毛公家族还管理周天子禁卫部队。周平王东迁后,毛国迁到了今河南宜阳一带,仍是周王室的畿内封国。公元前626年,鲁文公登基,周天子派毛伯卫赐命文公。周襄去世,没有钱安葬,派毛伯卫到鲁国索黄铜。公元前594年,毛伯卫和周大夫孙苏召戴公争政,被王子捷杀死,继承者是毛伯过。公元前524年二月乙卯,毛伯得杀死毛伯过,取而代之。
东周景王姬贵犯了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周公制定的周礼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周公旦看到兄终弟及继承制的缺点就是王位有多个继承者,很容易引起争夺王位,引起内讧。嫡长子继承制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千不该,万不该东周景王姬贵喜欢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的庶长子王子朝,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
东周景王姬贵有三个儿子。王子朝,原名姬朝,是周景王姬贵的庶长子。东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儿子:姬猛(周悼王)、姬匄(周敬王)。姬猛是嫡长子。周景王喜欢王子朝,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大臣单旗、刘卷等人竭力反对,王位传嫡不传贤。公元前520年,王子朝未及立为嗣君。周景王姬贵突然暴病。景王自知必死,任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周景王卒,大夫单旗、刘卷(刘国的继承人)立太子猛(姬猛)为王,是为周悼王。周悼王姬猛任用老子为柱下史。
单旗、刘卷违先王遗诏,刺杀顾命大臣,引起满朝文武以及众多失势的贵族和百工阶层的愤怒。周王室发生内讧了。毛伯得、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集合家兵,以南宫极为帅,攻打单旗、刘卷率领的王室军队很快被击溃,悼王出逃洛邑,向晋国告急。晋国闻周王室大乱,遣大夫籍谈、荀跞率军队渡过黄河,直逼洛邑。王子朝见晋师威猛,无法取胜,遂带百官迁居于京(今洛阳西南)。晋国军队护送悼王入居王城。担惊受怕的悼王猛继位当年就忧惧而死。单旗、刘卷拥立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为王,是为敬王、晋国军队撤退后,王子朝率军攻打王城,敬王派兵迎战。敬王的军队不堪一击,王子朝入居王城。敬王逃到现在孟津金村附近的狄泉。周王室出现两王并立的局面,史称王子朝为西王,敬王为东王。
公元前516年,王子朝的大臣召庄公、上将南宫极相继去世。周敬王使人散布谣言,称南宫极是被天雷劈死,王城居民人心惶惶。敬王匄复请兵于晋国。晋国遣大夫荀跞率兵入周。王子朝率众拒守,城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等携周之典籍奔楚。敬王入居成周。至此,王子朝之乱初步平定。前516年,王子朝之乱,晋国帮助周敬王,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带着周朝典籍逃奔楚国。《昭公二十六年》春秋经: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奉周典籍奔楚。
毛伯得篡位后随王子奔楚后,河南的毛国被周敬王吞并,现今的河南洛阳宜阳的毛国国人形成了河南中心的北支。毛伯得随王子朝奔楚的毛国贵族成为客家人,随着历代战争的蔓延,形成了以湖北、浙江为中心的南支。
在河南省宜阳县的西北柳泉镇沙子沟村一带有许多古毛国的遗迹,相传为古毛国的王城所在,村民耕作时经常见到过去的砖瓦。沙子沟附近有一个冢子谷堆,相传为古毛国的国君之墓,毛沟村、里沟村有少数毛姓后裔。绿化村有姬姓后裔。沙子沟村附近有长3—4里的古毛国王城的防御通信设施---------砖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