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000系锐龙性能的一点个人笔记
看了几家自认为相对比较靠谱一点的测试,
1、7000系锐龙单核性能提升约2%,多核性能提升约8%。
2、将功耗限制在65W时,进行R23渲染测试即能干掉默频的129K,功耗较129K低了150W左右(20XW VS 35XW),苏妈宣传的每瓦性能提升50%没有吹牛,如果你是生产力用户,购入新一代锐龙平台是毋庸置疑的正确选择。此外,大量测试都反映出,这代锐龙的多核性能在生产力方面的提升是相当可观的,一些intel之前的优势项目,如adobe全家桶等,部分项目锐龙甚至实现了反杀。
3、游戏性能提升有限,总体上稍微领先12代,但就此说7000系游戏性能拉跨是纯属搞笑,如果说你买回去是为了单纯的提升游戏帧数的话,那么目前的首发价格性价比确实太低,如果你拥有12代或是上代锐龙,用首发价格去升级,确实自带冤大头属性,一旦价格合适,入了玩玩是没啥问题的。PS:少数顽固A黑还在沉迷于11年-15年农企被牙膏厂i3默秒全的历史中无法自拔,苏妈作为能力爆表的技术型CEO,这几年带领AMD势如破竹,将4核8线这种牙膏厂捧为旗舰的型号,生生打成了入门级别,全球生产力创作者和游戏爱好者的PC主机性能成倍提升,并引(bao)领(chui)intel也找到了和苏妈同款的高手——帕特基辛格(intel 80486 cpu主架构师,32岁即就任intel历史上最年轻的技术副总裁,并深受罗杰.摩尔,安迪.葛洛夫这些技术巨佬影响的一位资深技术大神),以及在前者的号召力下跟着归位的一众旗下大神(初代酷睿主架构师,2-6代酷睿主架构师(女)以及工艺部门的数位重量级大佬),期待日后AMD和intel能在两人领导下,继续不断上演决战紫禁之巅,为玩家带来性能更爆炸的产品。
3.7000系锐龙的内存延迟问题:DDR5作为新一代内存,时序太高导致的延迟大幅提升一直饱受非议,某测试使用X670E主板,在同时开启主板bios自带的低延迟模式和高性能模式并设定内存运行在DDR5-6000(等效频率,实际内存运行频率为3000Mhz)这个甜点频率后(注意:这里7000系cpu的内存控制器频率是和内存频率是1:1模式运行的,即3000MHz,一般散热规模即可实现,台积电的新一代工艺的助力不小),延迟从82ns降至最低68ns左右,已经能和12代酷睿+DDR4平台掰掰手腕了,不同于intel的融合设计,这代锐龙还是因为die分离的设计,导致AMD的内存与核心的通信依赖于IF总线,而前者的频率上限(瓶颈)会导致高频内存难以发挥全部实力,但总体上来说,7000系锐龙能取得上述成绩,意味着DDR5的延迟问题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途径,且DDR5超强的读写性能也为实现更高层次的整体体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4.7000系真正拉跨的是较上代更为严重的积热问题,新发所有型号都是顶着95℃的温度墙在跑,按照AMD的说法,新的PBO自动超频技术将在不逾越温度墙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榨干CPU的性能,印证这种说法的一个佐证就是,某测试在使用压缩冷水机的情况下,AMD单核的自动PBO频率来到了5.95GHz,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散热够强,自动超频都可以上6G耍一耍;此外,AMD官方之前也对温度问题也做了说明,简单点说就是,运行在如此高温的情况,应对7×24小时高强度工况是非常安全的,他们自己的实验还将cpu拉到了更高温度,也没有出现稳定性问题,但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玩个游戏,跑个测试动不动就90+,确实难以接受,另外一点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即使目前最强的风冷,虽然标称散热功耗可以应对7000系,但其相对于水冷较差的热交换能力,对于7000系的积热问题来说会显得捉襟见肘,最终效果就是频繁撞墙降频,所以想要畅快的玩7000系,中高阶水冷是必须要配备的散热装备。
总之,7000系有惊喜也有失望,但瑕不掩瑜,玩家测试结果表明,苏妈实现了本代发布时的承诺,祝贺苏妈及其团队。
PS:本人吃技术饭2X年有余,骨子里对苏妈和老基哥这种技术型CEO,以及他们对各自公司技术文化沉淀的影响和所奉行的技术至上的理念深表认同,科技公司只有以技术为先,不断为玩家带来更高性能的产品,不断迫使竞争对手进行技术迭代,不断开放自研新技术来引领行业整体提升,此才是一众科技公司不断前进并走向辉煌的核心驱动力。在这里同时预祝,29日老基哥家即将发布的13代酷睿能给玩家们带来兴奋和惊喜,个人侵淫PC数十载,乐见这种级别的高高手对决,既是享受,也是最大的乐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