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郎与上官小宝

10多年前,我常在港漫论坛吹水冲浪,那时后关于港漫的咨询和花边幕后总算是非常繁多,亦甚至有论坛管理做电子杂志,把港台地区读者分享文献以及作者专栏中有趣内容集结分享,那是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可以在看漫画之余又看这些东西到饱,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刘定坚喷同行的各种专栏,那文笔的犀利和恶毒实在有够损人,而也是细了解刘定坚我才发现,原来我早就看过和他相关的东西。

漫画主笔叶风(张智霖 饰)与好友武云(陈奕迅 饰)一起在漫画界打天下,机缘巧合下,他们都加盟罗小虎的大帝国出版社。两个好友的共同心血《中华枭雄》漫画集一炮打响,他们虽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奋,但却被罗小虎利用完后一脚踢开。于是叶风和武云决定自立门户,组建了风云出版社。他们联袂推出的漫画《刀剑笑》和《古惑鬼》一时间风靡漫画界,将罗小虎的《中华枭雄》打得落花流水。岂料这时公司新来的女秘书阿梦(林心如 饰)令到叶风和武云二人成为情敌,加上罗小虎的挑拨离间,二人势成水火,最终两败俱伤。风云漫画社难道就此解散?
这部电影是刘定坚编剧与策划的,其中作品《刀剑笑》更是他与冯志明共同创作的经典港漫作品,第一次看时还是在电影频道偶尔瞥见,那时我不明白这电影实则就是一种半自传性质的去隐射港漫行业,直到真正开始看港漫时才恍然大悟。要从生动鲜活的角度了解港漫行业的是非恩怨,以及港漫作者是如何把现实恩怨带入成灵感创作故事,这部电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而除去这部电影相关东西外,我常在港漫论坛看见的资料文,但凡与黄玉郎相关,很多便是出自一个叫做完全黄玉郎大图鉴的网站,对于黄玉郎的生平和了解我多是靠这里,而如今港漫论坛已经全数扑街,当年论坛坛友转载和原创的有趣文章也随着论坛的逝去消失不见,但要寻找,还是能找到的。
想起上一篇文里有朋友评论区谈到上官小宝,我也想起了这篇记录黄玉郎与上官小宝商业竞争的的长文,特地找来分享一下,其实说实话,原文标题虽然写的是二人恩怨显得好像二人有非常巨大仇恨,但细看内容便能明白这两人的竞争也只是正常的商战,而且文中也从黄玉郎的采访明确了很多演给读者看的所谓矛盾只是一种互相推动销量热度的炒作行为,抓住流量密码了属于是。
这篇文章最初来自于完全黄玉郎大图鉴,之后在多个港漫论坛亦有被坛友转载:
黄玉郎 VS 上官小寶恩恩怨怨:

1970年代香港漫畫雖說是由黃 玉郎主導市場,芸芸同期漫畫家競爭對手之中,唯一有實力與之抗衡、分庭抗禮而又勢均力敵的始終只有當時《李小龍 》作者--上官小寶一人。
黃玉郎與上官小寶兩人從小認識,卻在香港漫畫市場上激烈競爭多年,尤其是《龍虎門》與《李小龍》之間的競爭更是火爆。期間發生過許多不愉快的事件,但是再 瞬息萬變的漫畫圈子里卻也有過兩次的合作機會。
當年《李小龍》由小型書度轉換成大型書度不久,銷路開始穩定上揚,黃玉郎突然向上官小寶展開挖角,開價稿費每期1000元,希望當時稿費只有350元的上 官小寶,能從舊東家黃光旗下蟬過別枝玉郎陣營,上官小寶原本已經答應過檔,但是黃光卻臨時把稿費待遇増至1400大 元,而令到雙方第一次合作機會告吹。
《青報》時代,漫畫業界採取先出漫畫日報再出單行本的策略,《李小龍》單行本每期銷量都維持在穩定的4萬3千本左右,屬於香港漫畫高銷量一族。同時期黃玉 郎由於籌備〈玉郎機構〉上市,需要先行擴大公司勢力版圖,力邀上官小寶加入其陣營。這次黃玉郎爲了 壯大公司陣容以便爭取掛牌上市,所以對於上官小寶陣營志在必得,不惜以高價銀彈攻勢加上承諾給予高創作自由度,最終成功邀得上官小寶的加盟。 兩打漫畫宗師在同一屋簷下進行良性的競爭,雖不絕後,但是絕對空前!
〈玉郎機構〉的企業概念較濃厚,管理上較嚴格,但是上官小寶卻習慣凡是一手包辦,不太管理旗下員工,導致〈玉郎機構〉的管理文化與理念跟上官小寶之間顯得 格格不入。4年後的1986年,兩人結束合作關係,分道揚鑣。
離開後的上官小寶,傾足全力製作《李小龍》,銷量更在同年達到最高峰的6萬6千本。
話說1970年代初期的香港漫畫市場 上,黃玉郎的《小流氓》以及上官小寶的《李小龍》一直穩占市場銷量的冠 、亞軍叮噹馬頭位置。 由於兩人的著作題材畫風極之相近甚至已經到了雷同的地步,因此在利益衝突下,二人早已將對方當成唯一假想敵,對方一有任何新花樣,己方會火速馬上跟進。


送公仔紙、印彩色、送海報等促銷活 動,兩人都盡量做到人有我也有 ,也不在意是否原創或模仿。 兩人相互競爭的最高峰時期是在70年代中期左右。當時《小流氓》正由短篇故事轉長篇,銷量節節上升,同時期《李小龍》卻也不遑多讓,銷量緊追在後,上官小 寶還將一個酷似石黑龍的角色:小黑龍帶入 《李小龍》漫畫故事中,與主角李小龍有着多場對手戲。黃玉郎也不甘示弱的將李小龍寫入《小流氓》第72期中,跟龍虎三皇不打不相識,該角色最後還 壯烈犧牲、死得壯烈。 石黑龍以及李小龍相互的在敵對漫畫中出現,而卻沒被敵對作者在自身漫畫中加以醜化,顯示出當時漫畫家之間的惺惺相惜及高尚修養情操,而且也造就了香港漫畫 世上最著名的無授權CROSSOVER, 此次事件成功的吸引了一批原本只購買對方漫畫的讀者購買自己的漫畫,達到了雙嬴的效果。



《李小龍》內的《小流氓》角色:左臉頰的刀疤,俐落的雙節棍法, 連名字也叫“小”黑龍!
其實小黑龍在《李小龍》初出場時原先的確是設定“石黑龍”為其名字。故事中,李小龍從小黑龍使用的雙節棍上發現其名字--“石黑龍”,但後來不知 是否覺得此舉太敏感,抑或收到某方 面的壓力,而在接下來故事中把角色名字改成“小黑龍”。
雖然只在《李小龍》出現過短短數期,小黑龍卻起著刺激了《李小龍》銷量的作用,許多原本只追看《小流氓》的讀者,都在這段時間加入了《李小龍》的讀者 群,CROSSOVER效益實在不容小覷。

《小流氓》內的《李小龍》 角色:擅長腿法的李小龍,最後因義助龍虎群英而壯烈犧牲! 雖然嚴格說來《小流氓》內的“李小龍”屬於真人版而非上官小寶漫畫版李小龍,然而卻和“小黑龍”出現的時間段極其靠近,相信並非巧合!
二人當時的漫畫專欄裡,常可看到火藥味 十足的互罵。罵得最兇的一次應該是在 《 小流氓 》85期時, 事出原因是市面上出現了一本冒牌 《 小流氓 》第84期, 封面上出現了上官小寶專用的小龍商標,黃玉郎於是懷疑上官小寶 乃幕後黑手,於是就在其《小流氓》的專欄上厲聲討伐。接著上官小寶也在其旗下的刊物專刊里加以否認并反駁黃玉郎的所有指控,爆發了激烈口水戰,兩人唇槍舌 劍一來一往的筆戰了數期,後來卻發現其實只是一場誤會。

黃玉郎多年後在一次訪談中坦誠,此次筆戰事件,其實是兩人之間為了催谷銷量的炒作舉動。


其實黃玉郎與上官小寶的明爭暗鬥並非由《小流氓》、《李小龍》兩書相鬥 的時期才開始,兩人的競爭與鬥爭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二人真正成名前。
兩人只在漫畫創作上做出激烈的大鬥法,私底下,兩人卻是識於微時的好朋 友。
1960年代中後期,黃玉郎畫了一本《小魔神》,上官小寶馬上推出《小 魔女》,後來眼見黃玉郎的《小傻仙》受歡迎,也跟著搞了一本《小醉仙》,就連《獨臂小刀王》也有一本雷同的雙胞胎作 品《獨臂刀之子》。
兩位作者不僅漫畫角色人物設計極其相似,兩人的故事情節、產品促銷 手法也時有雷同。

然而80年代當黃玉郎一統漫畫江 山時,也一併將上官小寶納入旗下,傳為一時佳話。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數年之後,兩人再度分道揚鑣,然而兩人相互較勁的習慣似乎沒有因時間流逝而有所改善。
2000 年黃玉郎將重奪《龍虎門》 版權,并將故事重新改編成為 《新著龍虎門》,推出後市場反應極佳,成為城中話題。上官小寶也不甘視示弱的於數周後依樣畫葫蘆推出《新編李小龍》,并利用當時的漫畫懷舊熱潮加送複刻版 《李小龍》創刊號,可惜上官小寶名氣已經大不如前,比起《新著龍虎門》的成功,《新編李小龍》仍舊掀不起另一股風潮。隨着《李小龍》的結束,上官小寶的創作生涯也因此畫上了一個完美句點。
無論如何,上官 小寶已經是香港漫畫界與黃玉郎齊名的兩大漫畫宗師之一。上官小寶在一次的訪談當中提到黃 玉郎這位一生的宿敵:
「我 沒有特別佩服的人,因為人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一想到此我便有所保留。但如果定要我說,黃 玉郎算是的!他能夠將"畫公仔"這行弄到今天的成就,這是才能,我認為我畫功比他好,但他有的 這種能力我就沒有,所以你說到佩服的人,在跟自己職業上、經歷上有過這樣密切關係底下,我只想 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