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北郊一号工程III区13号墓发掘简报

2021-11-04 07:24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西安北郊一号工程III区13号墓发掘简报

《考古与文物》 2002年01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北郊一号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岗寨村西北500米处.占地38亩.此地地处龙首墀,属于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这里多为汉代的墓葬群(图一)。1994年以来.由于该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此配合建设单位进行了大面积地钻探和发掘.共清理战国至两汉的墓葬千余座。这次配合北郊一号广厦工程的建设.共清理两汉墓葬12。座,其中区M13出土遗物形态特殊.经初步研究该墓当属匈奴墓.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M13为长方形竖穴墓道土洞墓,方向170度,南北向。墓道位于墓室的南端.长2.4、宽1.2米-墓室平面为梯形.长3.0、南宽1.2、北宽0.84米。墓底距地表深5.4米.墓道底部被M10(东汉墓)的洞室打破,墓道与墓室之间有两道约30厘米厚的砖封门.封门为18层砖.高1.4米。墓主头南足北,葬式为侧身屈肢,面朝西,骨架腐朽严重,初步观察为青年女性。从残存遗迹看有木棺痕迹.为单棺,棺长约2.0、南宽。.96、北宽0.55米。随葬品置于墓主头顶棺外及靠近封门处.靠东壁依次摆放有陶罐、铜釜、陶罐、鹿头、羊头骨及肢骨散落在墓主头顶棺外.棺内墓主头顶有一些断残的青铜头饰,右臂戴有两件金手镯,左臂戴有两件银手镯,盆骨的左侧则放有一件铁镜(图二):

二、随葬器物

M13共出土器物8件(不含铜质头饰、兽骨),其中有陶器、铜器、金银器等,介绍如下:铜釜1件。标本M13:1.敛口.尖圆唇.口沿上有直立内收的半圆形双耳,折肩,斜直腹,最大腹径在腹中部偏上,平底。素面。口径17.2、腹径24、底径11.2、通高21.2厘米(图三,3)。

陶罐2件。标本M13:3.泥质红陶。侈口.方唇.圆肩肩上有对称双耳.已残断.鼓腹,腹最大径在腹部偏上,底微凹。肩部有两道凹弦纹.肩上似有一刻划符号(图三2)0 M13:2.泥质灰陶=侈口,束颈.肩稍平,弧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偏上.腹部有轮制的凹凸不平的凸棱数道,底微凹(图三・1):

金手镯2件:形制相同。标本M13:4.圆环形.断面为圆角方形.直径7.。厘米.断面长、宽0.3厘米:重21.5克(图三.4)。

银手镯2件:形制相同标本M13:5.圆环形,断面为圆形,直径约6.5厘米.断面直径0.25厘米,锈蚀严重(图三5)

铁镜1件。标本M13:6,锈蚀严重,图案不清。直径约13厘米。

三、相关问题

西安北郊地区已发掘两汉墓葬千余座,M13 出土遗物与汉墓迥然有别,而墓葬形制两者基本一致,我们认为M13当为匈奴墓.时代为汉代。简述如下∶

1.墓葬性质

目前可以认定为匈奴遗存的主要有西沟畔墓地、呼鲁斯泰匈奴墓、桃红巴拉匈奴墓3、阿鲁柴登匈奴墓「、玉隆太匈奴墓’、凉城县毛庆沟匈奴墓"、东胜县补洞沟匈奴墓L上述匈奴墓葬的基本特点为:1.墓室里随葬马、牛、羊、鹿等是非常流行的葬俗并且晚期的匈奴墓比早期的匈奴墓随葬的数量要少2.随葬品中多小口、细颈带双耳的夹砂红褐陶雄.且器物肩部怖刻划弦纹、波浪纹是匈奴陶器十分流行的作风’如内蒙古凉城峥县窑子伊金霍洛旗"等匈奴墓均岀土这种带双耳和肩部刻划弦纹及波浪纹的陶器。双耳便于携带适应草原游牧生活需要。M13出土的铜釜的形制与内蒙古东胜补洞沟式铁银(M5:2)、以及陕北神木'出土的铜釜、铁釜较接近唯前者校矮胖.而与陕西陇县’、宝鸡"出土和收集的铜釜形制非常相似。直立双耳的铜釜是匈奴墓中典型的随葬器物.铜釜不易破碎便于携带适应游牧生活需要。陶罐M13:3.与内蒙古东胜补洞沟岀土的陶罐较相似.只是前者较胖。3.内蒙古、辽宁地区匈奴墓经常伴出有金银器.M13也出土有金、银手镯.从一个侧面也说明M13与前者性质相同-综上所述.M13应为匈奴墓。

2.墓葬年代从墓葬的形制看.

长方形竖穴墓道洞室墓是西安地区汉代小型墓最常见的形制,从层位上看,东汉时期的M10打破M13,说明M13的年代下限不晚于东汉,上限不早于西汉。从随葬品来看,M13的铜釜与《洛阳烧沟汉墓/东汉晚期墓中岀土的铁釜,除无双耳外,几乎完全相同,器形矮胖,鼓腹,下腹斜收。另据《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对铁釜的研究,其形制从早到晚是由筒状腹向鼓腹、球形腹发展,东胜补洞沟的铁釜的年代是西汉晩期到东汉早期,铁釜的形状为深腹,无肩,腹斜收较缓,而M13墓所出铜釜较上述铁釜矮胖腹较浅,下腹斜收较急,年代应晚于补洞沟墓葬的年代。M13:2这件陶罐与《洛阳烧沟汉墓》M146同类型器基本相同,同为小口、平折肩、大平底,整体形态较矮胖,M146的年代属于东汉中期,故西安北郊一号广厦工程m区的M13的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

同时也应指出,西安北郊M13与内蒙古东胜补洞沟匈奴墓也有差别,两者的墓葬形制不同,前者为洞室墓,后者为土坑竖穴墓,这或许是西安地区盛行洞室墓・M13受其影响所致c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北征匈奴后,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到了公元一世纪南匈奴入住中原,与汉人杂居,西安北郊一号工程M13所发现的匈奴墓与其历史背景在年代上是吻合的。

M13是继西安客省庄之后又一次发现的匈奴遗存.不但增添了新的资料,而且对于研究汉代中原地区多民族的物质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执笔:孙秉君 宋远茹 张旳

绘图:程蕊萍 齐东林

西安北郊一号工程III区13号墓发掘简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