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日本为什么会失败

- 引子:无论是民族自豪的角度,还是还原历史真相的角度,本质上都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待抗日战争,我们搞明白了我们是怎么胜的,其实还有一个角度。就是日本人是怎么败的呢?
- 结论:日本人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术胜利,以便让自己掉入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
- 复盘:当时完全可以学当时战略形势非常相似的英国(都是岛国),在亚洲大陆上搞势力均衡,然后利用自己岛国独特的地缘条件,去发展海军,最后建立一个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海洋贸易帝国,这是最符合日本人战略利益的一条国家崛起路径。
- 但是日本想到是英国有印度,日本能不能同样拿下中国作为殖民地,但如此日本就放弃了一个海洋国家的优势战略地位,把自己硬生生变了种,变成了一个大陆国家,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 因为北边还有一个更强的苏联,所以就得迅速搞定中国,有战争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支军队如果你进入了这样的处境,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下风,只要对方跟你拖时间,你就完蛋,面对的是时间带来的不确定性。
- 根本来说,还是日本发展速度太快了(从明治维新一直到二战结束,还不到一百年,所以它想不到那么多),在战略的功底上,它跟那个纵横世界,已经几百年的老牌帝国主义者英国是没法比的。
- 过程:日本就是一个街头打架的小流氓心态,看见你们家有好东西,不给就打到你服为止,他起家的几场战争都是这样的(甲午战争1984,日俄战争1905),但没想到遇到了着么也打不服的中国人。
- 日本人想要满洲,张作霖老拖着不给日本人办,然后皇姑屯炸掉(1928),把张作霖给弄死了,然后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赶进关内,继续要满洲,然后一二八抗战(1932),又打了一下国民政府,这个地盘总该归我了吧,结果中国人就是不承认。
- 然后是七七事变(1937),这时候停止启示还来得及,但觉得揍两下说不定就服了,于是一个将军就给天皇说“三个月一定灭亡中国”,但中国人花了二十万人死伤的代价,拖住了日本战车三个月时间,结果虽然最终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拿下了,但牛皮也吹破了,中国人(国民政府)还是不服,说接着打。
- 然后越陷越深,虽然接着也是战果连连,但侵华日军已经是骑虎难下,即使拿下了中国最富裕的东半边的疆土,但是此时的统治成本已经无法接受,侵华已经成为一场赔本买卖,日本政府也民穷财尽(1939),另一边英法给德国揍趴下,抢东南亚那边资源的好机会也抽不出手了。
- 然后开始拖欠美国人的钱,让美国人禁运了,逼的只能放手一搏(珍珠港1941),如果把美国人能够打趴下,逼美国人投降,签个字,太平洋归我,还有一线机会。。。那日本人为什么不幡然醒悟呢?撤回来不就完了吗?但这时候日本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已经打急眼了,即使日本政府同意,日本民众也不同意了。
- 启发: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一个长期目标,你咬定他不放松,并围绕它配置资源,这叫有战略能力。那什么叫战略低能呢? 就是每一步只看得到当下,在历史上,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个人,其实所有的失败都是战略失败。
----------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3-30 日本为什么会失败](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568f5d71810c1d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