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只鸡无关的吴桥兵变(3)孔有德在吴桥
知乎版为了写起来方便,一些地方没加注解。似乎有人有意见。所以b站版加上了。
上期提到,耿仲明因为走私问题而在皮岛煽动叛乱。叛乱被镇压后,耿仲明在登莱随时可能会遭到黄龙的告发,而面临灭顶之灾。
毋庸置疑,把自己陷入绝境的耿仲明,有着充分的进一步叛乱动机。
可是,兵变最初并非发生在登莱,而是在吴桥;发起者也不是耿仲明,而是孔有德。
那么,孔有德在吴桥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孔有德被调去增援大凌河战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其实是孔有德的第二次出动。
根据保存下来的明代档案,早在崇祯四年9月下旬,孔有德已经去了一次大凌河。可他却停留在三岔河不肯前进,理由是河面结冰无法通过。孔有德随后退入双岛,一直拖延到11月,还是没有前进一步。看起来,孔有德似乎有些怯战,找借口不想上战场(明档 11册)。
明廷再次催促孙元化出兵5000人救援大凌河。孙元化此时在登莱一共只有不到3000士兵。无奈之下,他只好派船把孔有德部接回登莱,让他们从陆路出发。就这样调来调去,直到11月14日才完成出发集结(明档 12册)。
孔有德总算是出发了。可是在闰11月28日,他的部队走到吴桥,却发动了兵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孔有德在给后金的投降信里宣称,此次出征”粮饷缺乏“,沿途的老百姓又关门闭市,不给他们饭吃,不让他们住宿。到吴桥又碰到一个”恶官“,终于激起了兵变(《天聪七年元帅孔有德、总兵耿仲明遣官乞降疏》)。
亲近孙元化的归庄宣称,户部尚书毕自严很讨厌孙元化。偏偏吴桥知县毕自寅恰好是毕自严的的弟弟。他故意刁难孔有德,关门闭市,酿成兵变(归庄《孙元化传》)。
可是归庄的说法有些问题。因为按孔有德自己的描述,他在抵达吴桥之前,已经遭到各地老百姓的抵制。事情并不是从吴桥开始的。
山东地方立场的《平叛记》的说法正好相反:孙元化过于纵容孔有德,以至于孔部纪律败坏,抵达吴桥前沿途就做了很多偷鸡摸狗的事情。吴桥得到消息,就以关门闭市来应付孔有德。《平叛记》显然同情毕自寅。
这还真成了各执一词的”罗生门“。真相究竟如何呢?
首先,孔有德所谓一开始就”粮饷缺乏“的说法,靠谱吗?
孙元化的一份报告保存了下来,称此次派孔有德等人出征,筹备了空前程度的辎重和军械,路费也已经发放。按他的说法,孔有德是带足了粮饷出发的(明档 12册)。
孙元化说谎了?不像。孔有德叛乱后,对孙元化依然很客气。不像是怨恨他克扣军饷军粮的样子。
问题的关键,其实是行军日程。
根据孙元化的报告,孔有德等部是11月14日后出发的。而孔部抵达吴桥的时间,是闰11月27日。他足足走了差不多一个半月。
可是吴桥知县毕自寅的记录表明,第一批援军通过吴桥的时间是11月30日。也就是说,从登莱到吴桥,正常行军只需要半个月时间(明档 14册)。
而孔有德叛乱后,从吴桥返回登莱,也只用了二十多天。在此期间还攻打屠戮了一些城池。扣除这些额外军事行动的时间,正常日程也就是半个月样子。
也就是说,孔有德的救援行动,一路都在磨洋工。各种史料也普遍评价孔有德”初无往意“”沿途观望“(见崇祯长编。平叛记也是同样说法)。说白了就是:孔有德害怕去前线打仗,于是就故意走得磨磨蹭蹭。
可是走得太慢,拖延时间太久,带来一个严重问题:孔有德把孙元化发给他的粮食,提前吃光了。这或许也在孔有德的计划之内。他大概是准备此后向沿途州县”讨饭“过日子。
我们甚至可以知道,孔有德部吃光最后一顿饭的时间。这就是闰十一月二十七日。当天,孔部约600人抵达吴桥。知县毕自寅目击了这”最后一餐“,并将这一细节写入了事后报告(明档 14册)。
第二天,毕自寅看到更尴尬的场面:孔有德的军队断粮了!士兵叛乱了!孔有德自己也被乱兵绑了起来!乱兵们要求毕自寅代替孔有德支付粮饷,还动手抢走了一些牲口。毕自寅见状不妙,赶紧下令准备抵御乱兵的进攻。
(毕自寅的应对也有问题。明廷事后对他有所追究,意思是他应该向乱兵提供粮饷以平息叛乱。但明代地方官的作风普遍如此,经常以过路军队纪律不好为理由而拒绝入城或提供钱粮。事实上,明朝地方政府的自治程度,远超大家的想象。明朝地方官普遍认为,比起讨好过路的军队,保境安民才是自己的主要责任)
何人煽动乱兵捆绑孔有德呢?《长编》、《平叛记》,以及当事人周文郁(边事小纪),都指向同一个人:消失很久的李九成(遗老版《清史稿》也采用了同样说法)。
据说李九成也投奔在孙元化手下。孙元化出了一笔钱,让李九成出去买马。李九成却把钱花光了。为了逃避罪过,他就串通自己的儿子(孔有德手下的千总李应元),跑去煽动孔有德手下的士兵叛乱。
也就是说,吴桥兵变的真正发动者,并不是孔有德。而是李九成父子。
但孔有德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如果不是他贪生怕死一路拖延吃光了粮食,也不至于弄到被乱兵绑起来的下场。
附带说一句:根据毕自寅的原始报告,乱兵虽然在吴桥绑架了孔有德,还动手抢了一些牲畜,却没有发展到杀人放火的程度,口头宣称也是要回登莱去讨粮食。
也就是说,所谓吴桥”兵变“,在吴桥境内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兵变“,而仅仅是一场闹饷骚动。
(所谓乡绅王家为一只鸡追究孔部而酿成兵变的传说,在毕自寅的原始报告里全无踪迹。在孔有德的投降信里也没有痕迹)
可是,孔有德部在返回登莱途中,行为却越来越极端。先是掠夺官库、抢掠民财、掠走囚犯。终于在新城境内开始动手屠杀(乡绅王家多居住于新城,被乱兵杀戮甚多。这或许就是”一只鸡“传说的源头)。
这些恶行,极大可能是李九成的煽动所致。这样他就可以把所有人都领到没有回头路的境地里。他显然是模仿了《水浒传》的所谓”投名状“。
最终,在早有反心的耿仲明配合下,乱兵攻入了登州。
剩下的问题是:会不会是耿仲明利用李九成导演了这一整出戏?不排除。且不说耿仲明有动机也有谋略(耿仲明一向以狡猾著称)。以他对孔有德的长期了解,也不难估计到孔有德会把自己弄到断粮的境地。
据归庄的说法,孔有德回到登州,是哭着见孙元化的(归庄《孙元化传》)。从现有证据看,孔有德的确不是叛乱的发动者。但他为了逃避战斗而耍的小聪明,已经被人利用,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里。他也几乎没有回头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