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好教育联盟高2023届重庆市高三语文考试试卷答案

2022-12-09 23:56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时代的观照——学习写地方志

教材分析

       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要正确解读教材,首先就要全面完整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湖南省2020年高一新采用的统编部本教材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强调构建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语言建构与运用”、“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教材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四单元《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是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当代文化参与”的活动类单元。该单元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搜集、交流探讨等,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发现的能力,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时代性”和“活动性”也成为教学组织的重要考量因素。

       第四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家乡“,要求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想象,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与此同时,《必修上、下册》可以综合起来看。《必修下册》同样也有一个活动单元,即“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可以考虑将这两个单元统筹起来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有机体,存在教学的连贯性。

       同时还可以将第二单元的新闻通讯联合起来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多媒体”和”家乡“应该成为教师在统筹教学安排时应该考量的重要因素。

学情分析

一、认知方式特点:

      当代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他们从小就接受到信息化气息的熏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习方式都受信息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变化快、容量大、参与人员多、互动性强、智能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学组织方式应该以语言文字为基础,以经验为借鉴,以交互的信息为延伸来展开。使学习的来源更具立体感和多样化,学习的思维活动在经验、语言文字、互联网信息三个空间穿梭,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形态。

二、学习习惯特点:

      当代学生学习中以书本媒介为中心和重点,以动作媒介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以网络媒介为补充和应用延伸。

三、心理特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较为薄弱;自我展现和自我认同的意识也比较突出。因此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也给与学生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空间。

四、原有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

      关于访谈和志的理论知识,学生是缺乏的;对于家乡,学生也只有朴素的原始的情感。高一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生实践前应充分给与学生理论知识的补充和较为浅易的语言表达训练。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  理解地方志的特点;

2.  了解地方志的写法;

3.  理解不同媒介表达信息的特点,学会获取视频或图像内容信息;

4.  评价,撰写或拍摄符合地方志特点的文字或影像方志。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运用比较思维方式认知分析事物,提升逻辑水平。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物的意识和习惯,在实践中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理解地方志的特点,了解地方志的写法;

二、撰写或拍摄符合地方志特点的文字或影像方志;

三、培养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物的意识和习惯,在实践中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一、理解不同媒介表达信息的特点,学会获取视频或图像内容信息;

     二、评价,撰写符合地方志特点的文字或影像方志。


重庆市好教育联盟高2023届重庆市高三语文考试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