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光看标题就知道我今天码文又要摆烂了
昨天推送的结尾说了下madonna现在拿人很容易,有人想让我细说下这个事情,这其实是个蛮沉重的事情,实际上madonna拿人容易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三月八日刚过去没几天就要谈到这个话题,感觉心情不是那么愉快。
madonna这个品牌主做的就是年龄较大的市场阵容,而目前整个市场中能把大龄市场做起来的,也就那么几家,能放专属的也就那四五家,所以madonna在选新人这一块的竞争力更强,因为80%的品牌都要主打美少女,而madonna给了那些“年龄较大”的人留了个门。
但是madonna这两年拿人拿的这么容易,不断地有人来不断的有人走,也说明了“年龄较大”的人目前的一个现状,首先madonna的人员变动频繁,并不仅仅是因为销量问题,更多的是有一批人就想短期的进来赚点钱就走,实际上不仅仅是madonna,就以这两年的歌舞伎町或飞田新地这些娱乐业发达的地区来说,“年龄较大”的女性也是占据了很大一块群体。
这其中很多人就是想短时间内赚到一笔钱的人,然后这个群体中,大多是以兼职的方式出现的,她们不会停留很久,出于各种原因进来又很快离去,或者频繁的换身份再出现。
而这一个群体中的组成部分也很复杂,其中单亲妈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她们通常不会说自己的故事,我也没什么业界的案例可以拿来举例,所以只能拿业界之外的来简单列举一下。
我们今天就以一档节目观察来举例说明。

这个观察记录来自东京电视台的番组《家、ついて行ってイイですか?(可以跟拍到你家吗?)》于2022年2月9日档播出的一组观察,名称叫《砂町銀座商店街で...超元気な3人兄妹と美人ママ35歳の一家に遭遇!》

节目组在商业街遇到了正要回家的一家四口,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推着自行车准备回家,在收到节目组的录制邀请时,这位母亲本来是拒绝的,但是一听到参与录制节目组会帮他们买一些东西作为礼物时,长子小胖就不断地恳请母亲同意录制。

在小胖子的不断恳求下,最终这位妈妈才同意录制,然后三个小孩高高兴兴去商场买了一双球鞋和一堆书籍,总共花费了20164円(约1200¥),之后便展开了观察访问。

入屋的第一眼就大致能知道这个小家庭并不富裕,二十几平的两居室挤着一家四口,狭小的空间显得凌乱,用来格挡的简易板也破了个大洞,他们的母亲只能不断的用笑来掩饰尴尬。

而这样一间小小的房间,一个月的租金是8.2万円。
而这些费用,全靠这位母亲一个人去努力,因为她是一个单亲妈妈,而且离过两次婚,离婚的理由也很简单,她母亲身体不好需要一起住,她的丈夫不肯,第一次离了婚她带着长子和次子,第二次离婚她又把女儿带上,两任婚姻生育的三个孩子全靠她一个人抚养。
三个孩子都还很小,长子小胖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次子小学四年级,长女小学一年级,养育这三个孩子的担子,就全落在了这位35岁的母亲身上。



打开冰箱一看,基本上都是超市的打折商品和食材,角落里的针线和药箱,能看得出来,这大致也就是这位母亲的一个生活状态,35岁的她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支柱。
所以这位妈妈一个人要打几份工,主要工作就是一名健身教练,教人健身和跳舞,从早上10点半到晚上7点,一周要做五天。

健身教练这个职业的收入其实不算低的,但是这位妈妈的生活很拮据,因为她并不是正式职工,所以尽管她每周上班的时间并不短,干的活也不比别人少,但是她的薪资不是按照正职教练的薪资去算的,这个我们稍后再说。

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家中却很温馨,三个小孩都很懂事,抄几句孩子说的原话吧:
我们确实没钱,我也想过如果我跟着父亲生活的话,金钱方面的问题不会那么辛苦,因为我们很需要钱,但是(相比于金钱)我们三兄妹更想要温柔的母亲。

我最喜欢我们的母亲了,就算家里没有钱,她也总是尽全力去满足我们,她每天工作都很晚才回家,但是我们的事在她心中是摆在第一位的。
我觉得(妈妈)跳舞的时候最帅了,那眼睛充满了光芒,那一个眼神我就能认出是我母亲
我们的母亲,每天回家倒头就睡,我们知道她很辛苦,那份工作是母亲喜欢的,我们应该支持她。

孩子的话让一旁的母亲眼中含泪,其实摆在这个家庭眼前的困境很简单,这位母亲现在最想要的就是一份正式雇佣的合同,这样不仅她的医社保有保障,家中的小孩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这能解决她的很多问题,但是这份正式雇佣的合同,就是那么的艰难。
这位母亲她不是业界的人,但是业界有很多人像她一样,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雇佣方式。
日本的雇佣方式有很多种,分为正社员、非正式社员、派遣社员和兼职,正社员签的是不限期期合同,福利好,该交的保险该给的薪资都有,工作有保障,各项津贴也全,而且大部分是采用年功序列制,待得越久工资越高,年龄越大给的越多。
非正式职员则是只缴纳了强制要交的社会保险,签的是定期劳动合同,福利没正社员好,工作也没保障,这就有点像业界的专属制,合同期一到不能续上就要失业(业界实际上是以派遣社员为主,跟经纪公司签约,再派遣给制作商)。

根据2014年的数据,日本职场中非正式职工的占比是37.2%,几乎都是逐年递增的数据),八年过去了,尤其是近两年大环境影响,估计数据会更高。
同时又因而女性是职场弱势群体,非正式职工的比例只会更高,为什么说女性是职场弱势群体?因为政策给女性生育的补助和福利看似很多,但是这部分福利对于企业来说是损失的。
很多企业不喜欢找女性员工,原因也很现实,我身边也有很典型的例子,著名私企做了三年,具体哪家不点名了,员工福利确实好,保险津贴都很完善,但是一涉及到员工怀孕味道就变了,不断的催项目,不断的加工作量,最后就是逼着你主动请辞,然后给个N+3的薪资(其实这么看的话福利算不错了,但企业就是玩了个逼你辞职的心眼)。
企业的心思不难理解,这个岗位只要一个人,一旦这个人怀孕了,产假、哺乳假期间另外找一个人,那之后休完假回来是不是就很难安置这个休假回来的人了,还有就是有了小孩的女性,尤其是单亲妈妈,家里没有其他人能支持,时间总是很紧,请假率高,加班率少,比如小孩有什么事要做,只能妈妈去,对于企业来说是人工成本的叠加支出。

所以女性在职场上是有弱势的一面,单亲妈妈要更弱势一些,今天早上刚好还看到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其中也反映出了女性在职场上的一些状况,而日本相较于中国来说,女性职场要比中国严峻得更多。
这个跟性别歧视关联不大,虽然很多拳师总觉得性别歧视严重,实际上大多数企业不会歧视性别,而是在意人工成本的效益,女性不如男性稳定,虽然不是每家企业都这样,但女性在职场的情况在日本属于是比较明显的弱势群体,因为日本的职场层级更分明,雇佣方式也更多。
所以日本非正式雇佣制对于日本很多私企来说,能玩的心眼还不少。
就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位35岁的妈妈,实际上也是在套路中。

日本早在2019年决定要实行“非正式雇佣”与“正社员”同工同酬制,意思是大家干的工作是一样的,每天的工作时长(一周40个小时)和工作内容,就应该拿同一个标准的薪资,这一条制度推出也是因为“非正式雇佣”的比例一直在加,所以当时也制定了2021年4月之后开始统一执行。
但是这就演变出了另一种套路,上面说的这位妈妈她一周工作35个小时,每天7个半小时,而正职员的标准是每天8小时,每周40个小时,这就是钻了个bug,跟正式职员的“同工”做了差异。
另外,日本的正职员大部分有年功序列制,这很难兼容在一套制度下,所以目前“非正式雇佣”依然是薪资弱势的一方,本身这个“非正式雇佣”的诞生就是为了削人工成本,现在想把这个人工成本加上去本身就有很多冲突点。
而且2019年的说好的计划,赶不上2020年的变化,一场疫情下来,不要说提高人工成本了,能不能保住工作都还两说,所以这一套制度目前也是~~八字没一撇

另外就是我前文也说了,在大龄向的娱乐场中,单亲妈妈占据了不小的基数,通常会介绍她们是已婚而不会说是离婚,但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单亲妈妈,而单亲妈妈本身就是一大贫困群体。
在2016年厚生劳动省给出的数据是,由母亲带着孩子离婚的有123.2万户,由父亲带着孩子离婚的只有18.7万户。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夫妻离婚了,孩子是跟着母亲的,这个也是比较现实的一件事,通常来说离婚了孩子由谁带属于是夫妻协商制,大部分男性离婚了不想带着孩子。
另外就是抚养金问题,日本离婚后的抚养金属于协商制,很少有强制执行的例子(要强制执行得打官司),像加藤鹰这种离婚后一直坚持给赡养费的终究是少(他离婚并不是感情破裂,而是因为他的孩子有运动天赋,他妻子为了培养孩子搬到了美国去接受更好的培养,加藤离婚之后一直有寄钱去美国),很多家庭的破碎并不和谐。

就比如2016年统计123.2万个单亲妈妈,有拿抚养费的只有24.3%,曾经拿过(后来就不了了之)抚养费的有15.5%,剩下的超过56%的单亲妈妈是没拿过抚养费的,不拿抚养费的原因也比较复杂,31.4%是不想再和前夫有交集,20.8%是认为对方没有那个能力,17.8%是因为前夫不想给。
虽然每个月都有儿童津贴(为了鼓励生育,对有小孩的家庭都有补助),3岁前每胎15000円/月,3岁~小学毕业 10000円(600元)/月(三胎以上是每胎15000円/月),中学生~18岁 每胎10000円/月。
虽说不算低,但是对于单亲妈妈来说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前可能是两个人赚钱养家,现在变成了一个人当家庭支柱,然后在职场又吃亏,所面临的的问题很多,生存的压力就更大,房租,家用,保险和养小孩的成本全都堆在一个人身上。
这收入很难说能顶得住这种压力,即使顶得住压力,更多的也像是一条崩到极限的气球,经不起任何风雨。

像2016年的统计中,有85%的单亲妈妈感觉到痛苦,因为没有储蓄,39.7%的单亲妈妈家庭存款不到50万円,存不下钱来就应付不了临时危机。
而前两年,因为一系列的事情,日本各行各业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失业率一下子拔高了,这其中又有很多的非正式雇佣的人先被洗掉,后面的事情也不难猜了,二十几岁的不好找工作,三四十岁的就更不好找了。
这也是近两年来,为什么人员流动的速度这么快,一大部分是短暂的进场救急,稍作停留找到新的去处就离开,所以madonna,本物等等,其实也不仅是这些,像艾斯万,oppai、body社这些,看着很热闹,娱乐场所很热闹等等,这个热闹就是有人住高楼,有人处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悲喜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