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主动选择痛苦,人总是被动接受痛苦,然后在痛苦中寻求改变。
读书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接受读书的痛苦,之后,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解决了不读书的麻烦,从而避免一部分人进入“痛苦的读书”状态中,让很多人不必承担读书的痛苦了,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是人类的问题。
所有“文明”都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如果生活没问题,人就会沿习自己的行为。生活中没有问题是不读书造成的,那不读书就会成为必然,不必杞人忧天的说不读书就是不进步,没前途。
不读书的背后,是因为大量的工具(产品)被开发出来,这些工具(产品)经商业化运营满足了“不读书”这个行为造成的后果。人可以站在前人与周围人塑造的生活当中,去做更好的自己,这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而读不读书,是特定生产条件和学习条件下的特定行为,只是一个行为模型,现在已经有更好的行为模型了,何必还纠结读书这个行为呢?这不是另 一种的刻舟求剑吗?
读书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还有很多种学习方式,游历,交谈,观察,思考等……没必要把读书这种形式强化到超越目的本身,未来的最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是游戏,是商业运营,是恋爱经营,越综合性的事情,越调动参与能量比较多,越难以通过单一行为来解决,需要综合的创造性能力,这几项可能是最能调动人创造力的事情,最能激发人的智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