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引发:华盛顿朝野上下争吵,美军同时能打几场战争?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美国总统拜登公开发表了一次讲话。拜登把加沙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列为美国一定要面对的全球危机问题。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拜登要求国会立即批准一项综合性的对外援助拨款法案,总价值1060亿美元。
一千多亿美元的对外援助,这个规模让美国朝野上下都感到震惊。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组织了一次在线访谈,邀请了两名外交与国际政治方面的专栏作家,讨论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局势。其中阿什福德是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马修·克罗尼格是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战略与安全中心副总裁。
这两个人基本上都不认可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首先巴以冲突与俄乌冲突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美国人为什么要关心这两场武装冲突。其次,按照拜登的说法,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国家,那么美国到底可以同时应对多少国际冲突?
克罗尼格认为,在美国国会内部实际上存在着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主要内容是乌克兰与以色列哪个更重要。民主党人普遍支持继续援助乌克兰,因此在1060亿美元的拨款当中,乌克兰所占的份额接近2/3。提供给以色列的援助、加强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安防的资金,以及给台湾的少量资金加起来,只占1/3多一点。
但美国共和党的看法完全相反,新上任的美国众议长迈克·约翰逊是一名共和党人,他立刻就在众议院主持通过了一份支持以色列的法案。另外,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共和党人,普遍更加重视中国问题和边境问题。
阿什福德说,拜登政府把话题集中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者上,是不恰当的。他认为是伊朗支持了哈马斯,既然拜登指出要追究哈马斯背后支持者的责任,那就应该拿出实质性的行动计划来。而美国政府对伊朗基本上采取的是绥靖政策,这个政策已经失败,现在应该换一种更加严厉的政策。
美国情报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伊朗参与了10月7日对以色列的袭击。所以克罗尼格担心,有一个利益集团打算扭转美国的战略重点,让美国和伊朗发生大规模冲突。拜登政府的政策取向对美国来说蕴藏着另一个风险,目前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沙的主权争执非常引人注目,假如美国把重点转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并且同时不放弃乌克兰的话,那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就会给中国一个良好的机会,把菲律宾从南沙彻底驱逐出去,驱逐行动首先就会从仁爱礁开始。
另一名专家解释说,这实际上不是中国得不得到机会的问题,而是美国的军力已经捉襟见肘。美国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发动盟国一起对中国实施威慑。必要的时候,即使再困难,也要有同时面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欧洲和西亚三个最重要的战略热点,打赢重大冲突的决心。
美国有能力同时在三个战区打仗吗?美国从来没有这种能力,即使在单极世界的巅峰时刻也没有这个本事。但热点地区的冲突问题已经发生了,美国管还是不管呢?两位美国专家就此争论不休。
这场辩论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美国军力和财力捉襟见肘、再也无法在全世界到处插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欧洲和西亚两个热点就已经把美国弄得焦头烂额,如果在乌克兰和巴以之外,再爆出一个热点呢?那恐怕美军的“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干预”战略立马就会破产。要想当世界警察,就要有那个能力和体力,两样都不济的话,要么疲于奔命,要么出丑露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