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题解析|2019福建中考《最好的作品》

2021-04-24 12:59 作者:永波老師  | 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最好的作品。毫无疑问,今年作文题考查的主导方向是同学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经典写作门类:成长感悟

据说,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往今来,自我认识与自我成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命题。今日考场奋战的莘莘学子恰处花样年华,在人生旅途的这一程,我们将逐渐懂得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去应对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困境。也正是这一特定阶段的成长体验,不停塑造着我们还显稚嫩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正是基于“关注成长”这一缘由,成长感悟成为初中作文的重要维度,通过作文这一独特的训练系统,让青春期的中学生尝试建构面对现世人生的方式,并与自己的内心真诚对话,通过正向引导,实现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这也正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旨归。

让我们试着结合导语来拆分理解作文题。“最好”作为限定词提示我们选取的“作品”不是一般的、普通的、较好的、居于第二的,而是或经得起比较,或经得起验证,或因主观的或客观的缘由,它属于你某段生命历程中独一无二的“最佳”,附着你宝贵的成长体验,有沉甸甸的分量,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不禁要问:能被定义为“最好”的作品可以是什么?是事件?是物品?是情愫?是人?由此可见,对该标题中“最好”所修饰的“作品”一词的理解颇为重要。

作品自然可以是实指:一幅精心打磨的书画,一篇情辞俱佳的文章,一场悠扬的乐曲演奏,一组亲手搭建出的乐高模型,一件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想必在完成那件作品时,你曾经历过彷徨的抉择、思绪的枯竭、信心的缺失、乏味的训练、团队的矛盾、临场的紧张等冥冥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困境。最终,你的信心、智慧、勇气、胆量指引着你直面困境,战胜难题,或成就了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或在追寻这件“最好的作品”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你在这段历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这一路“关注成长”的行文笔法,同学们并不陌生,筛选熟悉素材,走笔事件,针对重要环节细描慢写,穿插议论,点缀抒情,由事及理,落实点题,整体难度不大。

当然,正如导语提示的那样,“最好的作品”也可以是某种无形的存在。不妨由实到虚,由小及大,由过去延伸到未来,由完成时拓展到进行时。诗人说:云霞是夕阳最好的作品,你最好的作品是你自己。回望初中三年,风雨兼程,学习上生活中想必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在过往的时光中,你始终拥有亲人的关怀、朋友的鼓舞、师长的教导以及世间各种真善美的陪伴,你始终怀着对未来的希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童稚到青春,增了年岁,长了阅历,你是否发现自己正变得更加独立、坚韧、包容、谦逊、豁达……

要相信这样的事情:你人生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自己

所以,何不拔升行文立意,将那些带给你觉醒和感悟的事物娓娓道来,欢欣的或烦恼的,是它们塑造了你,感谢它们一直成全着最好的作品——珍贵的自己。

说完了选材,再说说结构与手法。“最好”意味着可以有所比较,因而不妨考虑在行文中设计对比衬托,抑扬转换,强化读者对“最好”的认可度;“作品”可实可虚,自然可以将其设计成贯穿全文的线索,形散神聚,以小见大;锻造“作品”的过程想必值得记录,何不运用舒缓的细节描写将它打造成文章的重心段落,吸引阅卷人眼球;完成“作品”的过程,恰也是自我对话的过程,内心的想法定会跟随着“作品完成进度”波澜起伏,试着将叙事、议论与抒情融为一炉,让真实的自己在事件推进中不断丰满起来。当然,考场写作不要忘记点题,笔下的这一“作品”为何成为你心中的“最好”?是因为你的艰辛付出终有所获?是因为其中包藏动人的情感?是因为它坚定你未来的朝向?还是因为它凝聚的精神已然融进你的生命,使你明心见性,脱胎换骨……

擅长议论文写作的同学,同样可以思考,什么会是最好的作品?为何这一作品是“最好”?如何成就最好的作品?树立起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考场写作是戴着镣铐舞蹈。本题看似对作文母题门类诸多约束,难以施展拳脚,但深挖下去,柔软的抒情与理性的见解皆是这个题目可以延展的写作方向。

审题-立意-素材-结构-语言-手速-卷面


真题解析|2019福建中考《最好的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