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图集】约翰·罗伯茨的《战列巡洋舰·1905至1914年间的设计&建造》(不含正文)

2021-08-17 23:52 作者:以及小酱油  | 我要投稿

不挠号完工时的状态(作者收集)

1909年7月,停泊于斯皮尔黑尔德锚地(Spithead)的不屈号(作者收集)

1913年10月,正在驶入马耳他港的无敌号。彼时,她是无敌级中唯一一艘前后烟囱高度一致的舰船:不屈号和不挠号已经分别于1911年和1910年增加了前烟囱的高度,以减少烟雾对舰桥的影响(舰长吸烟过度负伤,技能效果减半)。无敌号的前烟囱最终在1915年的1~2月间于直布罗陀完成改装(R Ellis)

1914年3月5日,位于热亚那的不屈号。自完工以来,其前烟囱高度得到了增加,同时还在此安装了额外的探照灯平台,以及新的与其阿拉戈(Argo)测距仪相匹配的前桅楼。注意其防雷网吊杆已提至甲板边缘(作者收集)

不倦号完工时的状态。从其主桅楼可以很容易的将她与自己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区分开来(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没有安装此设施)(作者收集)

德国的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摄于1911年斯皮尔黑尔德锚地的阅舰式(Courtesy R A Bur)

新西兰号的舰艉,摄于1913年(作者收集)

1917年,从澳大利亚号的左舷向后望,可见新西兰号紧随其后。图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澳大利亚号P炮塔上的测距仪顶盖(帝国战争博物馆:Q18718)

1917年,澳大利亚号自福斯桥(Forth Bridge)下驶向战列巡洋舰锚地,远处从左到右分别是声望号、反击号、虎号和狮号(帝国战争博物馆:Q18725)

狮号最初完成时的状态,其前烟囱位于前桅杆之前(见张员吃灰啦你)。注意低矮的二、三烟囱,主桅杆下的量水罐(用于耗水量测试),前甲板上无防护的4寸炮和舰桥下指挥塔的位置(作者收集)

狮号在1912年改造后的状态,可以看到其前烟囱和舰桥被往后移,二、三号烟囱高度增加,前桅杆从三脚桅变为单桅且被安在了前烟囱之前,前甲板上的4寸炮也获得了炮盾、但仍未被安装在炮廓中(作者收集)

长公主号完工时的状态,其前甲板的4寸炮被装进了炮廓里(作者收集)

1914年的玛丽女王号。更宽的第二烟囱、缺失的前甲板副炮、鱼雷/指挥塔后的走道让人们可以将她与狮号和长公主号区别开来(作者收集)

不知道是1916年还是1917年的虎号,注意其Q炮塔上安装了探照灯(帝国战争博物馆:SP1674)(译注:舰体上还明显涂有迷彩)

1919年,斯卡帕湾内的德国毛奇号战列巡洋舰(作者收集)(精德落泪)

1917年的长公主号,背景中的另一艘战列巡洋舰是狮号(帝国战争博物馆:Q18132)

【图集】约翰·罗伯茨的《战列巡洋舰·1905至1914年间的设计&建造》(不含正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