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双一流!这13所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时值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即将发布之际,不少地方政府/高校相继释放信号,将推动院校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跟小车来看看都有哪些学校吧↓↓↓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在福建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重点项目中提到:
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福州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支持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郑州大学
9月2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介绍本省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委第一次会议的具体举措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郑州大学如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
回答记者提问:
刘炯天表示,郑州大学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来校调研时讲话精神,前瞻30年,运用战略思维,战略谋划,推进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中原大地起高峰。他简要介绍郑州大学的《国家创新高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归纳为“1451”方案。
上海科技大学
今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上海科技大学加快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该校设有张江校区(校本部)和岳阳路校区,校本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今年1月,《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
《方案》中提到,统筹推进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驻市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特色学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
加快推进西安交大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部电子谷等创新创业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形成“创新增长极”。
南昌大学
4月6日,江西省委副书记叶建春在南昌大学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及对南昌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解决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南昌大学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3月29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的《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实施知识创新强基行动”,巩固强化在汉高校已有29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新兴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培育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方案》指出,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2025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有较大幅度的进位。同时,发挥高校高端智库作用,紧扣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发挥战略引领、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作用。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月2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会上,有媒体提问,在“十四五”期间,山东省高校如何支撑科技创新?对此,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白皓表示,“十四五”期间,支持3所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重点建设15所高水平大学和51个高水平学科,争创国内一流。

白皓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继续发挥好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科学研究生力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打造支撑山东省科技创新的高水平动力源。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3所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重点建设15所高水平大学和51个高水平学科,争创国内一流。推动每所本科高校都要建设2—3个重点学科,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一批紧密对接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群,夯实服务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基础。
对于白皓提到的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为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