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间非常不对,但我还是讲讲《质量效应》(2)

2018-01-17 18:49 作者:深海秒针  | 我要投稿


讲故事比竞技更好

在我认识的人中(谈不上朋友),有一个从未玩过任何传统RPG,平时的游戏相关消遣最像样的也就是玩玩魔兽世界,或是玩过几次COD而已。他就和现在所有我们认识的,平时玩玩LOL之类,既不了解业界也没打算深入解读游戏,只是图个爽快看看电影一样的画面而已。

然而他却能玩得下去质量效应后两部。

有趣的是他从未认为质量效应是个“文字游戏”,更多的是看做一款有很多电影演出的射击游戏,这在他完全不在乎自己选择了什么对话选项,只是顺着心情看动画,并跳过所有比较“不有趣”的阶段,赶紧加入战斗环节可以看出来。后来我记得他也尝试过别的游戏,也安装过《孤岛惊魂3》和《辐射3》,但均没能玩下去,这样想想还蛮奇妙的。

虽然上面这个例子这的确不能证明什么,但是某些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恰恰是BioWare尝试的初衷,也是他们虽希望的一个方向:用主流的外在吸引到轻度的玩家,并尝试让他们了解传统RPG的乐趣。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选择多重要

大量的玩家都知道分支选项系统,部分人明白辐射等老欧美RPG有大量的故事发展可能,但至少在国内,真正推广了“你的选择将会影响故事发展”这个概念的,则正是质量效应系列(至少主流媒体网站是这时候发觉到的)。

人物的全程语音,画面的提升,或者是演出效果的大大增强,使得玩家更容易感受到了故事的发展。而BioWare富有节奏的叙事手法,加上从初代开始推行的“楷模/叛逆”系统对于人物刻画的印象加深,让玩家能很明确的了解到自己做了什么,选择了什么,而之后引发了什么样的结果。

个人对于BioWare从《旧共和国武士》开始尝试的“二元对立分支”并不算很支持,这一点在龙腾世纪1中有所改变,但后来还是走向了熟悉的基调。对于善与恶的探讨,以及人物的多面性体现,BioWare在系统的设计上可能还不如他们在文本的功力体现。把过去欧美RPG繁琐,几乎毫无规律可循,如同网状结构的对话选项,修改为了更为规范,有着明确指引的对话轮是否对RPG发展有所帮助,可能在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读档重来,体会一下别的故事

BioWare并非第一个想出继承存档的人,其实在90年代初的RPG小便有继承玩家人物的设计了,但继承你过往的重要抉择,并影响了整个三部曲结局发展的,可能真的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能这些改变并非细致入微,仅仅是在特定的对话时体现到,或是让几个重要的任务发生“好/坏”的进展,但仍然让你真切的体会到了由自己去选择,并为之收获到结果。在3代中各种故事线的收尾,以及几年前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都会在本作中得到体现,为了保住一些同班与NPC的生命也有不少人愿意重新去攻略前作,直到结局之前,这些体验都是近乎完美的。

我已经看过太多质量效应3结局的争论,也能体会这些偏执与理智的见解,都是基于对这个系列的热爱产生的,所以我不会对任何建立在一个本作情感上的言论有异议,因为我即便能理解,也不愿意接受“三光”结局时带来的空虚。


永远的遗憾,是心中的坎

在初期版本的结局之前,我都认为质量效应3足于称为当年的RPG王者,整体的表现出色,以及对自身的超越都非常棒,然而就如同享用高档牛排却发现配菜只有生姜、蒜头和辣椒一样,最后的感觉已经不止是遗憾了。一千个玩家想要一千种结局,我明白有太多冲突与漏洞,有无数的BUG与可能性要排除,三部曲中衍生的分支总会有逻辑与设定的错误。

但我绝对不认为结局仅仅用三盏灯和一堆生涩的对话就可以令人满意。

好的一方面来说,后续的更新让结局稍微趋于完整了,至少到了让激动的玩家感到不那么愤怒,但最佳的情感迸发期已经过去,多数人可能都是抱着“已经生无可恋怎么都好”的心态去面对吧。

上面虽然发了不少个人的牢骚,但我仍旧认为这个系列足以载入游戏史册的一页,有着自己的地位。正是因为在前面的感受太过出色,才造成了最后对结尾的不满,这即是这个系列的悲哀,同时更是它在受限于技术与经费的情况下,带给了玩家感动的证明。

感觉变了,就是物是人非

从2003年与Biowaer两位创始人共进午餐时,提出自己设想的“代号SFX”,到2012年完成最后的DLC内容,这个系列几乎陪伴了他10年的时间。在当时哈德森的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来自东柏林的玩家来信,这个少年在信中问道了是否能尽量延续谢博德的故事。这封来信最后变成了质量效应3结尾的最后一幕 —— 星辰之下,小男孩对那个神秘人问道“还有没有更多谢博德的故事”,这是整个质量效应中最美丽的一幕,也是哈德森对这个系列的告别式。

当新作公布了将不再会是谢博德的故事,甚至神堡和那个曾经熟悉的银河系也会与玩家相隔二百五十万光年,几乎是同一个世界观下毫无关联的故事,我却并未觉得这个新作会令人感到陌生。

因为无论相距多远,你遨游的这片星河仍旧那么熟悉,所有玩家抬起头看到的,是那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飞船留下的印记。它承载过一个名为谢博德的传奇,承载过芸芸众生的命运,承载过与你出生入死的同伴的情感,也承载过诞生在每一个玩家手中,由自己的意志所哺育出的银河史诗。


时间非常不对,但我还是讲讲《质量效应》(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