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译】渤海行动战记(九)

2021-09-11 16:57 作者:ACTIVISTSUN  | 我要投稿

  本文译自《第三海军营1900至1901年镇暴战记》(Die Kämpfe des III. Seebataillons während der Wirren 1900/01),系关于庚子国变以及德国海军步兵之一手史料。原作者为时任(1902年)第三海军营少尉军官赫伯特·冯·克莱斯特(Herbert von Kleist)。

  本文旨在以德方视角来展现当时的历史事件,以便读者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文中观点不代表译者本人观点。 


驰援天津租界的德国海兵队

  六月二十二日晚,中国人重新开始对租界猛烈开火,联军每时每刻都为迎击清军的总攻做着准备。但在六月二十三日上午,炮击停止了,整个清军的阵地一片死寂。

  在上午9时许,联军听到了从西南方向传来的枪炮声,起初非常微弱,但后来愈发清晰。毫无疑问,大家渴望已久的增援部队已经来了。而到了下午,援军的身影出现在天津城前方,驰援前来的德国海兵连队同时还带来了胜利的消息,租界的联军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德意志人的男儿血性(Mannesmut),德意志人的无畏(Unerschrockenheit)与英勇(Tapferkeit),为这次全面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盟国友军的认可,是对英勇的天津保卫者,以及拯救了天津的德意志解放者(Befreier)们,最好的褒奖。

(译注,以下加粗内容乃译者自行从《第三海军营营史》(Geschichte des III. See-Bataillons)一书中摘录)

  俄国的斯特塞尔(Stössel)将军所率领的解救天津和北京的部队,包含了德国海兵队的“热尼”连队和“冯·科诺贝斯道夫”连队。

天津援军指挥官,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塞尔(Анато́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Сте́ссель) 

  谨以以下文字,献给海兵队的英雄事迹:

  这是由这支英勇无畏的小部队所书写的,短暂而精彩的光辉历史。

时任第三海军营营长,约翰内斯·克里斯(Johannes Christ)

  随着攻克大沽炮台,联军朝打通大沽-天津交通线迈出了第一步。但岌岌可危的天津让联军认为有必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并且还要将后方阵线牢牢控制。因此,联军舰队的指挥官们决定将手头上所有可用的部队都投入到天津。德国分舰队司令官本德曼中将也因此再次向胶澳当局发报,描述了天津的极端困境以及北直隶的危急情况。作为对六月十九日的这份电报的回应,胶澳总督向第三海军营下令,要求其派出以营部人员和两个120人编制的连组成的部队,登上“伊蕾妮”号,前往大沽。当天下午3点钟,第三营的部队就已经登船完毕,队伍包含有:6名军官、1名军医、22名士官、4名军乐手、222名士兵、1名主计官、1名军械官。

(译注:增援部队的第一连由原第二、四连抽调人员组成,增援部队第二连则由原第一、三连抽调人员)

  队伍里的军官包括,第三营营长克里斯少校,营部副官克雷修斯(Cretius)中尉,两位连长热尼(Gené)上尉和冯·科诺贝斯道夫(von Knobelsdorff)上尉,哈格麦斯塔(Hagemeister)中尉,以及腓特烈(Friedrich)少尉,还有海军上等助理医官,努瑟博士(Marine Oberassistenzarzt Dr. Nuesse)。

原第三海军营二连长热尼上尉,在增援部队中任一连长
同样配属到增援部队第一连的腓特烈少尉

——未完待续


【个译】渤海行动战记(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