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73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2023-02-26 12:1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73、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城乡对立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产生而形成的。从城市的出现,即开始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乡村养活着城市,城市统治着乡村。这种城乡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为尖锐和普遍。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许多城市开为“商埠”,建立“租界”,实行帝国主义的殖民制度。帝国主义和中国买办大资产阶级一起统治这些城市,残酷地剥削和掠夺中国广大乡村,造成城乡严重对立,使农业凋敝,农民日益贫困破产。他们把城市变成了剥削阶级冒险家的乐园,把乡村变成了劳动人民的地狱。正如教员所说:“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那里资产阶级统治的城市残酷地掠夺乡村),在中国的国民党统治区域里面(那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买办大资产阶级所统治的城市极野蛮地掠夺乡村),那是极其对抗的矛盾。”[1]

  我国解放后,由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便消灭了城市对乡村的剥削和统治,消灭了城乡之间的对立。代替这种对立的,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城乡关系。这里城市领导着乡村,乡村支持着城市,相互支援,相互促进,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由于城乡实行着两种不同形式的公有制[2],因而在生产方式、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等方面,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历史上城乡对立所造成的后果,如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乡村的分散,交通不便,以及工业分布的不合理等,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因此,我们既要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又要逐步缩小和最后消灭这种差别。

  教员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3]这是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方针。为了实现这一方针,解放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建立和发展中小城市,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农业学大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医务人员到农村去等等。这对加强社会主义城乡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注:

[1] 《矛盾论》。

[2] 城市主要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乡村主要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17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73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