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理智

有一种类型的曲子笔者非常喜欢,它不是固定的模式,但有一致的情感节奏。简单讲是起伏,但其中的情感十分细腻,似是镣铐中跳舞,高潮起,又能瞬间挣脱桎梏。
《Astral Requiem》,从点触,转暖,情感流淌,最后群山回唱,人质朴的情感,全揉在了曲中。
《波多黎各的回忆》,此曲高潮,让人想到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镣铐也锁不住的天才。
《Ravel Bolero, M.81》,慢慢打上肾上腺素,到后面整个人激昂起来。阿鲲的《边城浪子(片头版)》,像前者的简化版,情感升到顶峰,不能自已。
《广府春秋》,情感三层递进,悲怆中的昂然。
久石让的《阿西达卡的传奇》,沉寂中起,情感猛然释放,但又不觉得唐突。
和田薰的《穿越时空的思念》,这首曲子的神奇之处在全篇悲怆,但又哀而不伤,实际是一种珍贵的奋发精神。
《刺客信条2》中的《Venice Rooftops》,铺垫极其细密耐心,悠扬的高潮一起,整个人也欲升空。
笔者十分喜欢音乐人阿鲲,他十分擅长烘托情感转承中的精神力量。下面四首,各具特色。
《唐朝少年》,大开大合的气势,个人情感在其中不失分寸,层层递进。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片头主题音乐》,环境烘托,升温,再升温,不觉已转到人的精神。
《生死相依》,悲壮中有极强的生命力量。
《青春》,这首不同于一般的情感抑扬,完全是挡不住的活力。把人的主观情绪剔除,只保留天性的活力。
这几首电音,《Festival》,乐器现代,情感古典。电子乐无可避免会产生燥感,这首在燥中难得地脱出了新鲜感。《Lanterns》,满溢的动力。《Airscope》则别开生面,完全是新天地,也是一种难得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有很多精神,其中忍而后发的精神尤为珍贵。余华写国人“活着”,只写低头,没写出昂首的一面。阿鲲在《初》中露出奋发,紧接着又沉了下去,基调仍是悲伤。很难找到一首特别的乐曲,来代表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上述这些曲,或是精神散落下的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