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皆人生】为小平同志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杨柏年)
【秋思按】杨柏年老师,浙江镇海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2014年8月去世,享年81岁。195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后,到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1960年调市局消防处后任防火监督员,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消防文艺宣传和消防影视片创作和摄制工作。1994年退休于上海市消防局。2003年,转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
杨老师生平热爱文艺、戏剧。系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并担任上海国际京剧票房副理事长和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总干事等社会职务。
杨老师生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文字集结成书《戏里戏外皆人生》,通过文字杨老师把自己毕生所学,对京剧麒派艺术的感悟,以及在票界多年的所见所闻做了很好的梳理与记录,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上海票界活动史料。因为是杨先生自费出版,印量不多,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精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公众号展示,通过这些文字老戏迷们能回忆当年的过往,新戏迷们则能领略当年老先生的风采。

中国古语有云:物极必反。毕业之后,一路顺遂的我也终于被浇了盆冷水,当时心中是“寒天饮冰水”,五味杂陈。然则事后回忆起来,却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小平同志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自1957年后,我曾参与过几场重要的演出:其一,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来沪视察工作时,汇报演出了《四进士》;其二,八届七中全会在沪召开前的预备会议期间,小平同志来检查准备工作,包括视察会场(刚落成的锦江小礼堂),演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其三,新疆公安代表团来沪交流时和专业演员合作演出了《抗金兵》(江苏京剧院的武美玲演梁红玉,我演韩世忠),还为后面大轴戏《荒山泪》(江苏省京剧院程派名家钟荣主演)司鼓。这次《抗金兵》自接任务到演出只有三天时间的准备、排练,最后能够顺利演出,可算是出了奇迹。所有士兵、龙套全由公安业余艺术团的舞蹈队、曲艺队、越剧队的团员担任,连“开打”这些非京剧演员从来不会的基本功都是现教现学的。
说到八届七中全会预备会议汇报演出,其来龙去脉还颇有戏剧性。
我正在参加每月一次的近郊劳动锻炼的一天,一辆吉普车突然驶来把我接到锦江饭店,只说是黄赤波局长有任务给我。这个时候黄局长能有什么任务给我?我暗自纳闷,却也不便多问。见到黄局长后我才了解到,当时锦江小礼堂刚落成,要试舞台灯光、音响等效果,由锦江总经理的胞姐——当时是锦江饭店的设计布置部经理任永恭主演《宇宙锋》,要我在前面填演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时间紧迫,我立即与剧团的服装道具、化装等部门联系落实;另一方面,通知艺术团有关团员明天一早8点在209的五楼集合,所有人员务必在9时前全部按时报到,谁都不能缺席、迟到,连外邀协动的老师及服务人员也是同样要求。军令如山,我们只得一切照办,第二天无一人迟到。9时刚过,政治部主任钱惠明简要地将试台演出的目的明确了一下,然后向我们宣布三条纪律:“第一,今天所有人员进入剧场,不要随便走动,若要办事一定要报告,两餐饭菜有人送来,伙食不会亏待你们;其二,今天任何人所见所闻,一周内不得在外提及,也请外邀来的各位老师们协助做到,晚上7时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三,准备就绪后等候演出通知;未通知开演前,只能请大家安静等候。”宣布完,钱主任询问大家有否困难,大家 伙大声答“没有”,都齐了心要搞好这次演出。钱主任让大家再检查一下,有没有缺的东西,或还没有到场的人员,斗志昂扬的我们自然都一切准备就绪,只要一声令下就可挽起袖子上阵了。大家齐心协力认真排练,准备得热火朝天,晚上6时30分左右就一切就绪。8时正时接到通知开演,政治部的两位主任在舞台两侧把场,黄赤波局长在后台、前台轮流巡视。大幕拉开时,灯光的强度很大,只能看清前面六排全部空席,从第七排开始约有两三排的人在安静地看戏,但台上演员根本看不清七排后坐的究竟是什么人。
三小时演出结束后,大家卸了装,黄局长带领几位首长到后台来道谢:“谢谢大家的试台演出,非常成功,舞台也很理想,各方面都很满意。大家辛苦啦!”
大家收拾好东西,拿了精美的夜宵点心上车,回家路上都猜测开了:“不光是试台这么简单吧,一定有首长观看。”
几天以后,报纸上报道了八届七中全会预备会议在锦江小礼堂召开,中央首长邓小平亲临视察、主持,我才明了其中原委。局领导对我们这次演出非常满意,对我的高效率工作也予以赞赏,奖励了我一块刚刚问世的上海牌手表。在那个年代,一块上海牌手表可以媲美如今的“劳力士”了。为了方便今后联系我,还给我家安装了电话。更让我受宠若惊是,杨光池副局长笑称我为“公安局麒麟童”。这些连连好事,当时真让我心里美了许久。
可是,谁又能料想到,这手表、电话、笑称,却在“特殊时期”换来了一大盆“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