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著《张居正》书评

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的一部《万历十五年》的发表掀起了对一代权臣张居正的热议,继黄仁宇先生之后2005年熊召政先生凭借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荣获第六届矛盾文学奖,一时间引起文坛轰动,并且随后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是非功过颇有争议的人物,作者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收集史料,以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历史观,非常成功的复活了当时的历史情形,无论是从各阶层人物语言服饰,还是朝纲典章制度以及人物对白,风俗民情,都最大限度的还原了400多年前一个岌岌可危的大明帝国,生动的描写了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后,太监,朝廷官员以及市井百姓,歌妓游侠的形象,可谓是一部难得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历史题材小说。

记得有一位韩国作家写过一本书叫做《世界史就是经济史》,显然在明朝那样一个以农耕为主体的封建制度下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经济史。一个王朝的兴衰首先就是经济的兴衰,汉唐明清皆如此。作者开篇就将这个已经统治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的经济状况呈现给了读者,并且贯穿了第一部《木兰歌》始末。当时的大明王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沿海地区倭寇横行,北方边境游牧民族袭扰,可谓内忧外患。从“土木堡事变”之后北方的鞑靼崛起,时常越过长城骚扰,明朝在北方的军事开支连年增加;沿海地区倭寇猖獗,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抗倭战争;而在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从正统年间开始,起义次数越加频繁,起义规模及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到正德年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所谓大兵过后必有凶年,长期的军事行动无疑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使得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政府财政的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张居正临危受命第一难题就是给满朝文武发不出工资,堂堂大明帝国居然给公务员发不出工资过年,可见国家已经到了何种境地。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张居正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万历新政。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不乏改革者,魏有李悝,楚有吴起,齐有邹忌,韩有申不害,秦有商鞅,宋有王安石,但相比之下张居正的变法是最全面,最成功的(虽然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其为政期间所达成的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的)。个人认为改革的成功原因有四点:第一,张居正通古博今吸取前人变法之得失,站在巨人肩膀上看的更远,比如“一条鞭”政策的制定,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征税合为一体,折合成货币按田亩进行征收,相对于“两税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张居正政治权术高明,恰逢幼主年少,朝纲独握,铁腕手段强行推进(这也是最后悲剧的原因),对内整顿吏制,平定动乱,对外加强军事力量重用边将;第三,张居正出身在普通家庭对底层阶级了解更深,在政策制定上更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清查田亩","税收改革"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第四,自然是在用人方面的独特,提倡重用循吏,慎用清流。重新启用殷正茂快速的平定叛乱,对外启用李成梁,戚继光等人加强长城防务,使得鞑靼长期不敢犯边。但让人惋惜的是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背景下,再成功的改革也摆脱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很显然在“人治”为主体的封建社会中,张居正主导的万历新政仅凭铁腕手段推行的改革和历史大多数变法者所推行的改革一样,是不具备延续性的,他的掌权只是暂时的,一旦权利旁落游戏规则也将改变。正如黄仁宇先生书中所讲“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救技术之不及。”因此“法制”才是一个国家长久不衰的必然选择。

作者在刻画张居正这一历史形象时并未完全将其美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居正同样有不足之处。小说从生活细节的描写塑造了张居正是一位对人要求严格甚至苛刻,但对己过于放纵,生活奢靡排场。做为手握重权的改革者本来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一言一行牵涉各方利益,更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比如第二卷《水龙吟》中的描写,明朝第一大贪官严嵩别墅“积香庐”,自从被查封后就再也没人入住,前任首辅徐阶,高拱都没有住过,而张太岳却来个金屋藏娇;再如描写戚继光送美姬,张太岳欣然接受;而第四卷《火凤凰》中描写张居正回乡扫墓的排场更是僭越礼法,飘飘然乎不知天高地厚。论个人修养与三百年后另一名臣曾文正公相差甚远。全书最后作者简短的给了张居正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精于治国,疏于防身”。
孟子云:“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张太岳通古博今熟读史书,当然知道在之前的历史上凡是改革者大多最终都会有着悲催的下场,但他并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选择了凤凰涅槃,本书最后以《火凤凰》结尾最终将小说推向了高潮,也为读者留下了叹息与反思。

天地轮回,星辰斗转。历史也在轮回中前进,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这种规律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相信一个真理,那就是改革能够为一个国家输送新鲜的血液,从某种程度上为国家的强大提供推进的动力。只可惜张居正轰轰烈烈的改革无论成功与否都无法阻止大明王朝走向灭亡,他的牺牲只是延长了这个王朝的国祚而已。但无疑他的存在为大明帝国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良相也好,权臣也罢,世间已无张居正,功过是非后人评,正如歌中所唱:“不用说生前显赫死后孤凄,不必叹人妖不分世态炎凉,先生既是火凤凰,又何必在这尘嚣浊世争短长?………凤凰在,天空毁,凤凰去,国有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