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海南大学渔业发展340&831考情分析
💠专业介绍、学院及导师介绍
1.专业基本信息
095134渔业发展
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介绍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海南大学从2007年开始设立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依托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省级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专业以及“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热带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海南-东盟热带海洋生物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加强渔业技术研究、渔业生产、渔业技术推广应用和渔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为渔业生产与技术推广部门、渔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校以及相关单位培养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为相同层次的渔业科技成果开发与应用、推广与管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20名(博士以上学位者17名),其中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名、国务院特贴专家5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5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与海南各主要渔业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13个,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近年来,依托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主持完成的“驼背鲈健康高效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成果突破了驼背鲈人工养殖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等瓶颈,完成的“波纹唇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成果攻克了波纹唇鱼苗种繁育的世界性难题,经海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这两项成果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本专业学位点的“热带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团队于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热带水产健康养殖学科组”于2014年被中组部和科技部等部委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本学位点目前主要有水产增养殖和渔业技术共2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简介和主要导师名单如下:
(1)水产增养殖方向:主要以我国热带水产养殖品种的安全高效生产为研究目标,通过开展重要水产经济物种的苗种繁育、遗传与育种、营养与饲料、病害与防治、养殖水环境调控、养殖模式优化等水产健康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促进我国热带水产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导师主要有:周永灿、陈国华、赖秋明、王爱民、冯永勤、谢珍玉、顾志峰、王世锋、骆剑、王嫣、吴小易、战欣、王茜。
渔业技术方向:主要以我国热带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研究目标,通过开展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管理与利用、渔场及其形成机制、渔具渔法及捕捞技术、远洋渔业和有关设施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我国热带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师主要有:黄勃、李洪武、周智、刘志媛、刘均玲、姚雪梅。
海洋学院简介
海洋学院于 2002年7月在原海南大学农学院水产系的基础上成立。建院以来,学院坚持“海洋、热带、生态”的办学特色,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目标,紧密围绕热带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和专业、办学规模和层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获批建设“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批建设“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学院被评为“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为海南省首个也是目前我校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热带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创新团队”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2014年热带水产健康养殖学科组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16年与海南大学其他学科组建获批“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South China Sea)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南海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推动国家海洋资源利用为己任,聚焦南海海域,开发南海资源,服务国家战略。
实验室所有固定研究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实验室有两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林浩然院士、侯保荣院士),力求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思路活跃、极富朝气和创造力的高水准科研队伍。实验室现有杰出人才14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海外引进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
根据国家需求、地方有用、学校可做三原则,实验室的研究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以国家南海战略及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向导,设置了五大研究方向: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南海海洋化学与生态、南海海洋矿物资源新材料利用、南海海洋动力资源、南海海洋信息资源化技术。通过机制创新、科研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各种重要要素的协同作用,建设成为一个国家级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涉海科研实验室。
在管理上,由国家科技部和海南省共同进行管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并设立实验室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其中管理委员会对实验室的行政工作、人员配置、资产、仪器设备购置、技术管理、环境安全、财务等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事宜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进行指导。
海洋学院现有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3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有水生生物学博士点、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渔业)专业硕士学位点。海洋生物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水产学科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水产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跻身全国十强,是海南高校唯一跻身全国十强的学科。此外,学院还设有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东盟热带海洋生物科技合作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与当地主要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23个。近5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院网址:https://hd.hainanu.edu.cn/haiyang/
党政综合办公室:66279184
教务办公室:66279213
学生工作办公室:66270656/66257735
海洋学院师资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教学人员59名。在教学人员中,正高职称教师19名、副高职称教师23名;具有博士学位31名。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国务院特贴专家5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3名、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名;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全国优秀知识女性1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学院聘请林浩然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国内外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等。
海洋学院组织机构设置图
💠报考难度分析(分数线)
一、历年招生及拟录取名单
下面是详细的数据截图和复试、录取名单分析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二、官网公布信息数据汇总表


从中可以看出, 2020年和2021年总录取人数远远小于招生人数,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报录比,因为一志愿录取比例几乎达到100%。
三、海南大学渔业发展报录比,预估在0.8:1
1.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并没有公布报录比,也没有公布每年的报名人数
2.根据上面的一志愿上线人数和拟录取人数可以看出,初试过国家线的几乎进复试并录取了,但2021考研开始初试复试竞争比往年稍微激烈,但这个也跟全国的考研趋势有关,全国考研人数逐年增加,报名海大渔业发展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个是无法改变的,最好的选择的就是晚考不如早考。
3.可能大家看到qq群里人数很多,但其实很多都是打酱油的,真正认真复习不多,群里有一些也不一定报考海大,只是过来了解一下。
2022年全国的考研报录比3.8:1,说明4个参加考试的,3个都是打酱油的。
而且每年很多考生备考几个月,坚持不了就不考了,
所以仅凭坚持,也可以熬过一批人,加油!考研人!
四、海南大学渔业发展复试分数线
这里给初次接触考研的同学普及一个点:
咱们考研复试是有分数线的
全国有34所自划线的高校,就是学校自己定复试录取分数线。
其余的学校(包括海大)都是按照国家线来走,复试录取分数只会比大于或等于国家线,不可能比国家线低。
因此为什么会出现录不满第一志愿的情况,就是因为第一志愿的没有考过国家线(才二百四十多而已)。
💠备考攻略(参考书清单)
1.参考书目
- 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二版
- 林浩然《鱼类生理学》
- 赵文《水生生物学》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