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9 经院哲学

2023-04-12 11:2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9、经院哲学


  欧洲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因在教会的学院[1]里讲习而得名。主要代表有:安瑟伦[2]、托马斯·阿奎那[3]

  经院哲学就其内容来说,就是基督教神学。它利用反动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被歪曲、伪造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来为基督教的教义作论证。它宣称世界的最高本原是超自然的精神实体        上帝,宇宙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和主宰的。它宣扬信仰高于理性,知识只是信仰的奴仆;哲学的任务就是论证《圣经》和教条信条,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正如恩格斯所说:“为了捍卫宗教,很快就不得不炮制出一种像肥皂泡那样吹起来的唯理论体系。”[4]经院哲学就是为维护封建教会的反动统治而炮制出来的一种唯心主义神学体系。

  烦琐、空洞、极端的形式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显著特点。列宁指出:“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抓住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僵死的东西,而不是活生生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却被变成僵死的经院哲学”。[5]经院哲学抛弃了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中的积极因素,抓住其中空洞的三段论法,加上诡辩,作为它的论证方法。经院哲学家们甚至提出一些极端荒谬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把猪带到市场上去的究竟是手还是绳子?引经据典、信口开河地争论不休。由于上述特点,以后的人们把那种脱离实际、死啃教条、玩弄概念的恶习叫做“经院习气”或“烦琐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蔑视经院哲学,把脱离实践的,抽象、空洞的理论都称之为“经院哲学”和“哲学怪论”。

  经院哲学内部关于“共相”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已涉及到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争论贯串于经院哲学的始终,并形成对立的两大思想派别:宣扬唯心主义的唯实论[6]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列宁指出:这一争论“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7]

  经院哲学在公元八        十世纪开始形成,十一        十三世纪发展、盛行。随着封建制度崩溃,教会势力衰退,它也走向没落,十五世纪瓦解。但是作为一种反动思想,它一直为教会所保存。十九世纪末,罗马教皇正式宣布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为教会官方哲学。现代反动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新托马斯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对内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的工具。


注:

[1] 经院。

[2] 他确定了早期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

[3] 他完成了经院哲学的体系。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335页。

[5]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16-417页。

[6] 又叫实在论。

[7] 《列宁全集》第二十卷185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9 经院哲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