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小脑萎缩中医治疗理念
小脑萎缩发病人群在近几年越来越多,逐渐被大众所知,事实上,小脑萎缩在古代就被中医记载于古籍之中,名为“痿症”。痿症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为多见。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黄帝内经》有载:“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
早在千年以前,中国的中医先贤就提出了整体治疗和辩证论治的观念,整体治疗意思为人的身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中医理论认为小脑萎缩病位虽然在脑,但是定位在肾,肾虚脾弱导致营养不良,气血不足脑髓不充以至于小脑发育不良而萎缩。辩证论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通过详细的分析来辨清疾病的发病原因,性质,最后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因此中医拥有一人一方针对治疗的优点。

小脑萎缩的病因是复杂的,依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小脑萎缩有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腰酸无力等,针对这些症状,在治疗上就应以补充气血,脑髓为主;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发火,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治疗重点则为滋阴降火,补髓健脑。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的理论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最为重要,小脑萎缩一定要引起重视,发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尽快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