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大会|AI浪潮下的投资变化:绑定产业、关注硬件、打破垄断
"半导体的架构和硬件的架构在未来10年会是一个黄金时间。"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苏打
本届IDEA大会“划破长空:AI浪潮下的投资机会”圆桌论坛中,沄柏资本创始人鲍毅、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建、IDEA研究院讲席科学家王嘉平、诚通混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麟懿、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熊曦分别就AI与投资相关问题进行分享。
AI令投资产生了哪些变化?
“中金在内部分工时,一直在关注AI相关方向。GPT出现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如何将这样一个新技术与已有的产业诉求相结合。”熊曦表示,无论哪种新技术,最重要的是能否落地至实际产业中。
在“拥有10年半导体投资经验”的魏麟懿则提出另一个方向,硬件。“今天大家都在讲模型的事情,但很少有人讲硬件。英伟达的股票为什么现在会涨得这么厉害?其实就是硬件。硬件是模型的基石,模型是硬件的路灯,卷大模型会很难,但技术底层仍值得关注。”
他认为,半导体的架构和硬件的架构在未来10年会是一个黄金时间,将会全面适应AI的架构的变化,其中有非常大的机会。
现场,王嘉平以“创业者”心态分享道,此前,业内讲AI大多指向赋能,AI是站在背后的,直接相关的大多为to B公司。但从投资角度讲,看到的现象级公司均是to C的,例如Facebook,而这一领域已经几乎没有新机会。GPT出现后,最激动人心的机会是,不需要任何链接,AI已经可以直接面对用户,所有资本都为之疯狂。
“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场景当中,互联网干的事情实际上是连接,但GPT自身就是最大的供给方,只要找到消费者即可。这个形态在以往整个互联网历史中只出现过一次,即搜索。所以从从业务形态上讲,它唯一能对标的就是搜索,这意味着,它面对的机会也与搜索引擎相当。”
如何捕捉下一个应用“大鱼”?
对科技投资人而言,捕捉到一条类似淘宝、拼多多的互联网应用类“大鱼”是几乎所有人的梦想。
站在今天这个节点,向前看AI为投资带来的前景,魏麟懿表示,需要从底层逻辑出发进行思考,“如果从硬件角度看,AI能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谁需要的数据量大,谁就有可能产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应用,这个可能是原来没有的应用”。
他认为,当大模型部署到终端上,会产生特别多机会,比如说汽车,“我们投资汽车领域很多年,看车其实就是看下一代的行动模型。大模型解决了决策模型的问题后,它移动起来和环境之间产生快速的交互,产生大量的数据量,以及产生大量的服务,均饱含巨大机遇。”
从宏观产业看,熊曦认为,AI在军事领域已出现明确的应用场景。
王嘉平则指出,下一个爆发级的AI产品,首先应该是个“给最终用户的产品”,且“它应该是个给人带来快乐的产品”,比如抖音。
除投资技术外,李新建认为,AI如果能够在大健康领域进行垂直整合,未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很多问题。
AI本身并非风险,垄断才是
鉴于近日Open AI换帅风波的蔓延,现场在讨论AI带来的技术风险该如何控制时,王嘉平表示,AI本身的发展并非最本质的风险,真正在风险在于“AI能力被垄断”。
“比如,GPT大模型如果要继续提升能力,势必需要巨大的成本,而这个巨高无比的壁垒将会限制很多公司进入,因而风险度其实比较低。但如果这一能力被垄断,通过互联网迅速触达用户,这件事的风险将会变得非常大。只有所有人都掌握AI工具时,才会实现风险的规避。”
魏麟懿和李新建同样强调了技术平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AI一定要解决社会公平和治理问题,并与服务人类对齐。
“多年前,霍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站在人类毁灭的角度上,他最担心的并非核武器,而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因为门槛更低。而如今的发展证明,这类技术最终仍将掌握在相关政府或者资本巨头手中,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拥抱科技。因为技术的发展高度我们无法阻止,而我们作为投资人,其实可以平衡资本的流动,令其向更加多元的领域流通,从而避免某一个行业聚集过多能量造成的垄断。”熊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