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2020拾遗(下)——向国产致意

《雾山五行》
今年两会期间,央美院长范迪安先生发表了对国内动漫产业的看法,他主张中国的动漫产业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做出更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这一看上去没什么问题甚至很符合主旋律的建议却引来了各大论坛的激烈讨论,一时间动漫游戏产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好似有了不共戴天之仇,谁要是把二者放到一起讨论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结果今年疫情还没过去呢,这部《雾山五行》先出来了,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明明有如此底力的中国动漫产业为什么迟迟无法走上正轨?
首先我们要知道是在现在的动漫游戏圈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非常排斥,这是国内文化环境长期压抑的必然结果,久而久之这种对于文化的反对甚至会上升到对于整个产业甚至是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其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质量更加差劲的,将欧美和日本同类型作品简单缝合的产物,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多是这种作品。国内对于外来文化输入的禁止可能非但没有起到弘扬本土文化的效果,反而滋生了不少人的自卑情绪,觉得传统文化才是最没有想象力的那一个,基于现实和传统的东西就是老套且无聊的,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再好的作品也难有出头之日。
万幸的是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并不是某些鼠目寸光之辈所能影响和撼动的,即便这些跳梁小丑再怎么宣扬外来糟粕,国民依然保持住了基本的审美,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近年来火爆的国产动漫游戏作品,无论题材如何哪一个不是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个无须争辩,对于世界上所有国家来说,人们最熟悉的故事一定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故事。而能引起共鸣的故事大多都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中国文化产业立足并依托于传统文化是获得资本支持和观众认可的不二法门。这并不是那些自诩为创新之士的肤浅之辈所能改变的。
说回这部《雾山五行》,可能因为疫情的影响,这大半年来对于国创动画来说除了那些长青树IP之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一部足以带动舆论的作品问世了,即便也有做工精良故事上乘的作品依然在连载,但却还没有一部能够达到依靠自来水就能做到病毒式传播的作品(而近年来火爆的国创大多是依靠这样的模式),就在我们以为2020就要这么过去了的时候,这部《雾山五行》横空出世,林导倾情献唱主题曲,甚至还在剧中配了鸭子,而动画本身也是质量过硬,水墨画风,色彩惊艳,故事紧凑,人物鲜明,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我所见的国风动画的集大成者,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以传统的泼墨山水作为背景,佐以计算机所绘制出的更加鲜亮且可变的颜色,说其是国创动画中的《千里江山图》也不为过。
国创动画其实一直不乏优秀的传统文化题材,其中更不乏找到文化内涵并为其所用的作品,严肃一点的如《中国唱诗班》,更贴近大众的有《罗小黑》和《大理寺》,这些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讲一个或是生活日常或是人生感悟的作品。而这次的《雾山五行》相比于这些温馨的故事可能走的是另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即在保证这种高质量作画的前提下做一部王道的热血题材,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首先保证动画整体的水墨画风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考验技术的事情,更不要提在水墨风格的前提下,制作组还专门录制了泼墨的转场和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来的颜色渐变,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制作的。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制作组也没有忘记动画作品的核心,那就是故事。
如果说要给《雾山五行》的故事打分,十分制我会给九分,以现在两集的体量,其所透露出的信息其实怎么想都到不了九分,但我之所以给出这样高的评价只是因为在这两集中,我看到了国创作品中难得可贵的品质,那就是紧凑的故事节奏。很多国创作品因为制作组的不成熟和财力物力的紧缺,光是制作动画本体就已经耗尽了主创的心思,这时,人们恰恰忘了动画其实只是你故事的形式,如果所有动画作品都抱着形式主义的的态度去制作,那么我们永远也做不出能够受到资本青睐的作品。但《雾山五行》还没有忘记这一点,从这两集的叙事节奏来看,主创们确实是有打磨过剧情,至少他们把这两集应该给出的信息量给出来了,而且非但信息量足,对于节奏的把握也堪称一流,这个年轻工作室相比于还在单纯通过推特效和动作来取悦观众的同行,高下立判。
而在人物上,因为定量只有三集,所以想要通过三集彻底塑造好一部中长篇动画的人物是有难度的,但林导做得还算不错,他通过一些比较鲜明的特征很快让观众记住了角色,无论是用颜艺也好还是用其他角色的行为衬托也罢,最起码我们的主角从一个名字拗口的愣头青变成了现在这个看起来已经非常符合主角色设定的角色就可以说是颇有成效。而在另一方面,林导虽然为角色选择了更加复杂的名字增加了理解成本,但在人物性格的设定上却没给什么门槛,都是一部王道热血作品所需要的,无论是大大咧咧的女主(当然也有可能不是),还是悲惨的小哥,甚至是经费燃烧的男主都是中规中矩的人物,但这种中规中矩在优秀的制作和颜艺等小细节的加持下也没有让人觉得老套,反而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所以我要为这部《雾山五行》做一次自来水,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我近年所见的难得的优秀作品,而且因为第一部分只有三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幺蛾子,看就完事了!
2020.8

大时代裹挟下的《一秒钟》
2020年的今天,如果一部以特殊年代为背景的电影依然会因为“技术原因”多次被打回重审,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定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因为历史如果无法被正视那么就有被重演的可能,但今天我并不想对这个话题大书特书,我只是想作为一名在这种特殊时期的电影观众,聊聊这部老谋子的新作品。
在去电影院的前一个晚上,我无意间在B站的动态上看到了发条张的影评,其观点也比较明确,那就是电影的故事格局在现有时长下显得拖沓,说白了就是拍得太长。而我个人整体看下来也是持相同意见,《一秒钟》的故事还是更适合作为一部非商业性质的短片来拍摄,足足105分钟的院线长片还是太过拖沓,这样短小精悍的故事拉得太长反而显得“拧巴”,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处不在的“拧巴”。
这里我就举两个我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第一个就是在张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女儿出镜的“一秒钟”后那种用力过猛的悲伤,虽然一个灰头土脸的汉子在外人面前嚎啕大哭这种场景确实很令人动容,但在那种情况下,明明已经看到了出现在新闻简报中的女儿却还是表现出了这种程度的悲伤确实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第二个就是饱受诟病的两年后结局,明明在沙漠诀别后这部电影的故事已经非常完整,为什么老谋子非要在最后加一段和自己风格完全不搭的黑屏剧情呢?虽然不能说不好,但这种两年后的再会真的有必要吗?即便加进来也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刚刚营造出来的那种朦胧的感觉,堪称败笔。
除了我上述的例子,这部电影的拧巴还存在于方方面面,这种并非是导演或是演员的失误而单纯存在于节奏层面的异样促使我去翻看了其他人的相关评价,果然,我在“技术原因”这一条上找到了答案。
原来张译那逆流成河的悲伤并非是用力过猛,而是在原本的故事中,他的女儿已经在那次学习中被运粮食的卡车撞倒不幸身亡,这一秒钟也是他见女儿的最后一面,他的悲伤合情合理;而这个收尾同样也和大部分人想得一样,沙漠的诀别正是原定的结局,但因为过于残酷,最后补拍了两年后的剧情……这大概就是大时代裹挟下小人物的命运。
但如果我们抛去这些因为“技术原因”产生的问题,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老谋子这些年之最,最美,最好看的作品之一。
大家都知道,国师是美术科班出身,画面编排堪称一绝,尤其是对于色彩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而这次,在这部《一秒钟》中,人家在色彩之外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其精湛的构成艺术。
一副好的画面离不开点线面的运用,而在这部电影中,胶片是天然而优秀的元素,它既有线的性质也有面的潜力,老谋子自然没有放过这么好的素材,在清洗胶片的那一段中,悬挂在半空中的胶片形成一幅幅最完美的构图,在光影的加持下简直是我近些年看到的最漂亮的电影画面之一,可以说在美术方面,这部《一秒钟》深得老谋子真传,是其难得的回归初心的作品。
所以这部电影我非常推荐,同时我想这也是这段时间唯一一部值得到影院一看的电影,虽然略显拖沓,但在画面和音乐当然还有张译、范伟二人精湛的演技和新任谋女郎那紧跟时代潮流又不显俗套脸蛋的加持下还是能够做到瑕不掩瑜,是拖沓但不会令人感到疲惫的作品。
这种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是老谋子最为擅长的题材,也是国人最擅长的题材,而这种题材在今年这个复杂的形势下又显得格外亲切,今年的电影的行业因为疫情原因萎靡不振甚至有倒退的趋势,而就像由范伟所饰演的“范电影”的那句话一样,一句“电影可以放啦”既表现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匮乏,精神世界空虚,又何尝不是现在我们这些被疫情所困的人们内心所向往的真实写照呢?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