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森海塞尔奥菲斯二代(HE1)静电耳机?

本来不想聊这个话题,因为感觉挺无趣的,但是看到最近又有很多人讨论,就随便讲两句吧~算是传统耳机的巅峰代表,但是定价是纯奢侈品的定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但显然一些人对这款耳机给出了超出实际的评价。
比如说静电耳机高频如何如何细腻。
任何传统耳机都不可能有高端音箱的细腻程度,比如说设计精良的铍振膜球顶高音。一般这种说法的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过高端音箱,或者本身就缺乏基础的音色判断能力。

耳机由于单元与耳道腔体的谐振,会在高频产生一些谐振峰,很难做到彻底的平滑。这是传统耳机无法避免的,除非有实时的自适应较准算法。
并且,耳机曲线也不应该是100%的平滑,因为人耳耳道的响应本身也是存在波峰波谷的。所以想要达到完美细腻的耳机,必须完全贴合人耳的曲线。这对于大奥这种公模耳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大奥并非针对你个人的耳朵设计的,那么必然没有高品质的音频平顺细腻,因为音箱只需要平直即可,而耳机则必须要换算为音箱在人耳耳道内的声音。


可是耳机如果有一些耳机发烧友所谓的声场,为什么还要空间音频算法呢?这貌似连基本的逻辑都说不过去吧~

这一点不止是被音箱系统降维打击,也被苹果最新推出的售价只有大奥零头都不到的AirPods3降维打击。

可以说大奥确实是传统耳机的极致。但无法突破传统耳机的天花板。即便它有着高达40万元的售价,也没有办法到扭曲现实的地步。这样的定价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正是狂轰滥炸般的洗脑营销,使得很多人的观念中,仿佛耳机就是HiFi的代言词。更是有不少自媒体声称大奥是人类声学的极致。。。。。。且不说其他声学领域的跨次元降维打击。



就单单说HiFi产品,比大奥效果好,比大奥贵的音箱也不止几个。然而让这些人说一些40万的音箱,他们能说出来几个呢?
其实严格来说,耳机和HiFi,和发烧都没太多关系。至少我个人理解,发烧应该是追求极致的声音,可是在一个先天存在相对比较大缺陷的架构下追求极致,而不是选择更优秀的架构,未免有些荒唐。
我有个朋友,是某音频公司的老总,他买过一套HE1,去听过。再看看网络上的一些评价,感觉很多人看到40万的售价就跪下了。看到一些人声称一个passive的耳机听传统录音能听出音乐厅的LEV和soundstage,还能说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