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3 成就 阿尔及尔 巴巴里再临 法律改革

成就的难点不在于建设经济或发动战争,而是和国内顽固反动派的斡旋。需要斟酌各派别的利益,从而有效地推动政治经济改革,实现工业化。
开局分析
基础资源缺木无煤,和所有大市场之间都必须海运,但只有一个港口,国内仅200K左右的自给农……
国内缺乏资源无法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外向型经济又限于港口运力不足,只能先抱大腿加入大市场。
国内劳动力短缺则必须用文化多元吸引外来人口,但阻碍此项法律的除了科技以外,国内的宗教和地主势力几乎无法和解。况且亟待解决的还是必须先废奴解除人口与土地的束缚关系。这又严重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国家元首是派别是宗教,那就意味着只要消除了地主的根本世袭官僚和奴隶制以后,随着自给农的减少,地主阶级会较快地退出政治舞台。

而元首是宗教,短期又不太可能挂,那么和宗教势力的周旋是未来的政治重点。
因为前期没法文化多元、人口基数少又意味着殖民走不通,征服别国必然是未来的国策了。
破局
看清了局势,就明晰了道路,拍两个建设部门,开始改善大国关系。

第二个建设部门都还没修好,女王就接纳了我~
法律方面先职业化军队,不影响经济的前提下的最好国防选择。
因为开局自带经济干预,就没必要研发浪漫主义实施农本经济了,先研发货币本位,实施人均税,能让收入翻一番。紧接着记得研究城市规划,方便升级铁质建设部门。
有了女王的支持,怎么能不开始呲牙呢?1837年,嘴炮征服突尼斯。

帝国新入1.3M同文化人口,获得了完整的铁木硫铅资源,虽然不足以完成工业化,但总算是破局了。两年后即可完成整合,然后就迁都吧,原因后述。
国内改革
迁都后在突尼斯保留10个营的职业军队,裁撤国内其他地区的军队,让有限的人口都去给大英当裁缝。加入大国市场的好处开始提现,无须港口海运,直接在国内拍服装厂就好,大英帝国永远缺服装。
接着整合、迁都、调整军队的时间,先把人均税、信仰自由、任命官僚这些小的改革完成,此时奴隶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因为人口和土地绑定,国内的工矿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员工。

而因为世袭官僚已经被改成了任命官僚,只要取消掉奴隶制,地主阶级就可以去二线了。所以为了一劳永逸,我们上手废奴,第一次国内革命开始了,史称贵族起义,又名奴隶战争。


得益于前期的准备,国内之后首都地区有常备军,革命爆发前,我们又手动调整了征兵中心的武装,给叛乱地区的民兵加上了装备调整的debuff。
1941年,反动势力战败,地主阶级变成了边缘政治力量。但得益于元首的宗教派别,借助宗教势力,在剔除了地主之后,仍然稳定了国内局势,政府保有60以上的合法性,虽有争议,但仍能运转。

但福兮祸所依,埃米尔的继承人出生了,也是个神棍。这就说明未来一段时间的斗争都得温和一些,不然即使发动革命胜利了,也无法保证国内政府的合法性。
于是政治改革的变成了进进退退的探戈舞蹈。

信仰自由-5、教会学校+5、公共医疗+5、完全分离-10、公立学校-5……
10年改革,借助个别事件卖好宗教势力,终于在19世纪50年代,把宗教势力的法力基础完全断绝了。

由图可见,宗教势力除了元首因素外,已经没有了法理基础。其中信仰高于国家是为了安抚宗教势力说的违心话。不是靠这句话加了几点宗教势力的支持度,还没法取消掉教会学校。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文化多元是宗教势力的核心底线,无从调和。只是现在还不是解决的时候。国内的政治局势还有待更多的进步势力成长。至于小市民,5%左右的政治力量不要考虑。
反思这十几年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去地主化,我们打了第一次国内战争,同时通过温和改革的手段,祛除了宗教的法理基础。为了实现这个,我们这十几年的科技的终极目标就是平等主义。

只有研发了平等主义,才能实现文化多元,才能吸引足够的移民,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问题。
至于药物其实不是必须的,教会医院改公立医院也可以后期再着手。我的选择是为了积蓄力量做下一个国策。所以放缓了国内政治改革的进程。
这里需要解释下为什么不研发生产科技。还是因为人口。
国内因为暂时无法做完整产业链,所以是以服装厂为核心的轻工业来料加工。服装厂前期只要车床科技,就可以得到产业升级——染料工坊。

家具行业会受到木材的限制,大英市场总是会莫名其妙地缺木头,但是织物是永远管够的。
限于前期的生产力和国内劳动力,致富发家拍服装厂就好。
综上,科技线主走平等主义。这也是大多数需要依附大国市场的小国常规国策。如果你不是选的大清这种有钱有人的势力,起步爆大学这种想法就不要有了。
幸运的是科技的普及,基本会送车床+线列步兵。
在10年宗教改革的过程中,趁着地主退出舞台,我们顺带完成了资格制选举。完成之后政府大几率瘫痪,需要等180天后完成第一次选举,才能恢复合法性。
1847年前后开始组建了自己的海军。期间注意建造部门要适度,8个左右就好。毕竟我们人口有限,靠卖衣服的攒几个钱还得投资到军备。
1850年,我们向日本幕府发出正式抗议。阿尔及尔的黑色货轮在日本九州停靠的过程中,有几个黑人海员失踪了。国民的生命安全无可让步!,我们要求搜查九州全岛,请日本幕府配合。日本幕府无理拒绝了正当要求,所以我们果断发动了特殊军事行动。史称黑船事件。
可能是事情的发展太过离奇,让全世界没反应过来,也可能是我的军事力量让日本幕府觉得胜券在握,所以全世界都没介入,我就没呼唤英国爸爸。记得提前建造5个港口,因为20个营的后勤补给需要500条船。

可真正笑话来了,20艘风帆战舰在日本外海无损击溃了日本的由小早、关船、安宅一堆轮渡组成的所谓水师,登陆了日本九州。20个携带机动火炮的线列兵营让原本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明白了啥叫近代步兵。

幕府迅速认怂,表示九州都给你,你慢慢找失踪的黑人。我们不仅得到了近M的劳动力人口,以及丰富的资源,也找到失踪的黑人海员,他们在歌舞伎町,还好人没事,就是有点虚弱。
因为起因是黑人,所以整个事件又名BLM,虽然事后双方的解释不一样,
我们说Black Lives Matter,日本人的看法是Black Lies Matter。
那都不重要,1854年,稍微整理了一下九州的产业之后,我们终于开始对宗教势力宣战了。国内启动了文化多元的法案审核。
宗教势力就伙同小市民退出了国会,发起了所谓文化革命。因为改革深入人心,革命尚未爆发,法案就通过了。

于是进步的呼声高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总统制改革又在国会启动了,得益于知识分子和军人阶层的增长。反动势力脱离后的国会仍然保持了40以上的合法性,法案得以持续。
反动势力有点发蒙,刚说不许打左脸,还没说完你又打右脸?于是宗教势力结束了文化革命,和地主阶级联合,开始搞复辟运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岂是螳臂可阻。革命尚未爆发,总统制又通过了~
如果你对如何效率通过法律没有把握,请参看我的另外一份分享《如何效率更改法律》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0415734
第二次内战终于爆发,史称二次革命,又称民主革命。

英国爸爸果断给予了精神上的支持,在20个革命联队的攻势下,新拿了装备更换DEBUFF的反动民兵溃不成军。大局已定。
1856年,内战结束,阿尔及尔终于搬开了封建主义和宗教势力两座大山,完成了国内政治经济改革。
在此期间,我们顺带完成了自由之路的系列国家任务。

依次完成三个任务之后,将会得到一个全地块的移民加成。

现代步枪兵工厂的buff来自三级武器厂,但仅对本地块生效。
崛起之路
20年改革之路,阿尔及尔从一穷二白,进入了世界前列(一)线。成就的进程到达了后期。

脱离英国的傀儡随时可以,但不是越早越好。因为英国大几率宣而不战。以每周2点的速度掉支持度。两年后自动胜利了。最顺利的时候连动员都可以不要。如果手气太差,就等等英国进入某场战争后再独立。
需要认真应对的,反而是脱离英国市场后的国内经济结构。以下是几个要点:
1、足够的港口,脱离英国市场后,所有的进出口贸易都需要商船了,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港口以及港口科技。此时大概率可以研发龙门吊和铁甲舰了。
2、基础产业提前准备。为防止国家崩溃,而不是万物靠进口。铁矿、伐木、工具、染料、造纸、炼钢、发动机、造船、武器……这些政府采购物资最好提前准备好。
3、大宗原材料的进口替代。阿尔及尔的情况,即使是获得了九州,还是有大量原材料需要进口的。尤其是木材和织物,请提前找到合适的卖家,并宣称利益保障进口顺利。
独立伊始,肯定是制造链断裂,万物皆缺。从基本的原材料到成品,只要是政府运转需要的,全部进口好了,随着制造业的逐步恢复,多余的贸易线路会自动无效化。
尤其因为本土无煤,独立之后所有港口就因为缺乏必要品而瘫痪,必须必须进口煤炭。而此时九州地区会变成孤立地区,进行一次存读档来解决。这估计是现阶段BUG。等九州正常后,其他的铁煤进口自动变成无意义的贸易路线,删除就好。
挺过了这一小段时间,完成了产业链的独立化之后,就是终章了。结交列强,要求法国归还领土并且顺带承认。有太多办法和可能了,外交斡旋、军事干预。150个科技不输法国的营堆在本土,飞龙骑脸怎么输啊?如果不清楚法国的实力,存档切换国家去看看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