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求的「追」字,不知害惨了多少人!

文 | WeGo_欧阳长治
我喜欢她,她不喜欢我,所以?
我要追。
追求对方。
这么说是没毛病的。
只不过许多人脑子里,对于「追」的画面,真的是所见即所得。
就是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你是风儿,我是傻~~~

害惨了很多人。
以「找的多」为荣,以「联系了对方多少次」为自己努力的自证。
以「就算这样,对方还是冷若冰霜」为由,证明对方的薄情,自己的深情,以及…命运的坎坷。
我就不止一次,接过诸如:
老师,为什么我每天都坚持找她,但是她还是不为所动?
老师,我连续送了519次鲜花了,你觉得等到520次,我跟她表白可以不?
……
这样的蠢问题。
追求这个词,是有主动性的,这个点没错。
但这个主动性,并不是以「粘得多紧」、「联系的多少」为标准。
事实上,许多人在追求,包括挽回,该主动做的事是?
降低、减少,你以为的主动行为。
主动联系对方,跟对方聊天,是追求中的主旋律。
但聊天的「多少」并不是。
聊天,是为了展示自己,了解对方,提升熟悉感,增加彼此的情绪需求。
是以「德」服人。
不是以「次数」服人。
每天找我,吃了吗?忙不忙?哦,很忙吧,那你早点休息……
这样的「次数」,越多,距离只会越大。
要主动做的是什么?
减少「次数」。
关系中,一个星期,只有两三个话题可以拿出来聊。
你就没必要,每天抠抠搜搜,聊个一星半点,或者重复炒冷饭。
积攒起来,在一次聊天中,完成它就好。
说是追求,但这个「追」字,要好好理解。
它不是一股要每时每刻,去做点什么,向外输出的力。
相反它的力,应该是吸引力。
是一股让对方发现自己,并彼此靠近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