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疫情时代的荧幕上的一剂良药——《铃芽之旅》

2023-03-27 08:38 作者:それからよ  | 我要投稿

    《你的名字。》穿越时空,叙写过去未来交织的爱恋,体悟不同小个体与大世界用“结”共同交织的命运。


    《天气之子》着眼变化无常的天气,透析冰冷残酷的社会,体悟在尚未成年的阶段被迫背负责任而做出的“偏执”选择。


    《铃芽之旅》……你看完了吗?


      君名固然火,但也请放下诚哥善于描绘爱情的刻板印象。现在的诚哥是非常具有内心表达欲的诚哥。跳脱开爱情,也请听听诚哥内心想对我们诉说的话语。


      前排提醒:如果还没看或者想要二刷的uu们一定给我去看IMAX or 杜比视界!因为看完特别爽!




无剧透整体点评


       继彗星撞地球、雨水淹东京之后,新海诚又一三年之约——《铃芽之旅》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灾害:地震。



      如果说前两部电影所展现的灾祸是超现实的,那么现在这部电影就会实打实带我们走进日常的、现实中存在的灾祸。那么相较于前两部来说,地震无疑是最具有真实感的。如果没有亲历过地震,我们在网路上看到形形色色对于地震的描写,也能知道它对于日常生活来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灾害。亲人流离失所,好友散离,甚至在倒塌的钢筋内外分立阴阳两个世界。因此这部电影的主基调必将是沉重的。


      在诚哥生活的日本本就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不能说频繁,只能说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纵使能应对一些小地震,在面对所谓“天灾”程度的地震时,无助、恐慌、无奈也将会是他们的代名词。

      影片所承接的史实就是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诚哥便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当做联结观众和影片的桥梁,传达出更多的情绪。基调是沉重的,但新海诚用了较少的笔触直面这场灾难,更多的是用艺术创作美化了地震这一灾害。具体的还请到影院中自己细细体会。

      


      了解完最为核心的影片内核后,再看看影片的结构构成。第一次看诚哥拍公路片,挺新奇,但是无论诚哥拍什么片,都挺对我胃口的。主角铃芽与闭门师草太,辗转日本多地去关上许许多多“门”。就公路片这一设定,影片的节奏肯定就比平铺直叙的快不少,而且因为要去很多的地方,那我们就大可以期待新海诚壁纸狂魔的水准。与其说是关门之旅、成长之旅,不如说是日本旅游宣传(笑)。

      乡村都市也是新海诚放不下的情节,配合上影片不同的设定,说不定能体会到不同的美呢。

      当然这种类型的片子缺点也是会有的,比如配角塑造不够丰满,一个配角只能登场在那一个地方;还有到一个地方日常情节与紧张刺激的情节的戏份占比需要合理把控,可能就会因此而过于拖沓或过快。以上都是可能存在的隐患。

      

      综上,虽然是诚哥第一次执导的公路片,但就我而言,这部影片就是一块雪白的玉,纵使有几处墨斑,并不会讨喜所有人,但它吸引着我,于我而言整体观之依然很有艺术价值。


——————————剧透点评——————————



可能存在过度解读o)


      这次的电影,由于是公路片,主线情节非常通俗易懂:因为铃芽误拔出了要石,导致日本不同地方的往门打开,往门中的蚓厄接继威胁日本的土地。为了关上各地的往门,铃芽与闭门师草太一起,去到日本往门打开之处,见证了那些地方以往的日常与现存的景象,并关闭了往门,组织灾厄的发生,同时铃芽完成自我救赎收获了成长,完成了这一段铃芽之旅。


      在故事本身已经奠定了悲伤主基调的情况下,诚哥在影片中安插了许多笑点,让原本沉重的氛围能够轻松一些。剧情已经非常简洁明了了,那么我们不妨从故事中一些细节、意象、情感线出发来剖析这部影片的内核。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我认为的三个重要的意象。


      第一个是关于蚓厄、往门这一设定。


      往门是通往常世的门,是只有死人才能进去的一扇门,而且一人一生只能进入一扇往门。

      所谓蚓厄,如此翻译可以理解成形如蚯蚓的具象化灾厄。因为铃芽把西边镇压它尾部的要石拔掉了,因此其尾部可以通过往门延长来到现世。


      它一共有几个步骤来导致地震:①延长主体尾巴到空中,并带有许多分岔段一齐包裹天空。②在地面上引线,将尾巴从空中拽到地上。③主体的尾巴先造成一次主震,其余分岔段造成余震。

      可以说,诚哥将平常的地壳运动结合日本民俗学的点子,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具象化,使得地震更有实体感与冲击感。主角在前往一个个废墟后“予以奉还”,蚓厄又从内部炸开,化作雨滴倾洒世间。当然现实中的我们并没有能力将规避自然灾害,在诚哥想象的空间里面,主角化危难为安稳,将灾厄化作雨水润泽万物,颇有治愈之感。



      第二个是铃芽的那把椅子所包含的三层意义。


      第一层就是影片中椅子作为妈妈为小时候的铃芽定做的生日礼物而存在,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后面因为铃芽母亲因311大地震逝去了,母亲能给的所有的爱也就只剩下了这把椅子,徒增一抹悲情。

      自我认为的第二层是铃芽内心的一处伤疤,一直伴随着铃芽度过了12年。当铃芽真正抚慰了小时候的自己,并将那把椅子交给了小时候的铃芽的时候,才代表着铃芽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自我认为的第三层是代表着那一代经历过311大地震的幸存者,只有三只腿是因为四条腿的其中一只在地震和海啸中损毁,同样的这些幸存者定不可能磨灭这段惨痛的回忆;但也正像之后草太变成椅子,适应了这具身躯可以纵情奔跑那样,诚哥也希望那些311的幸存者们,还有正当下的我们能够在无论世界还是我们伤痕累累、收到挫折之后,依然能勇往直前。


      第三个聊聊大臣。



      在没上映之前看诚哥的访谈,其中就提到大臣作为猫的形象出现,是因为猫的性格具有阴晴不定的特性。到了电影里面呈现的也确实如此,就像个小孩子,很天真,认为世界都会围着它转,可以肆意妄为地使坏调皮;但当它意识到自己造成的后果让铃芽说出了“最讨厌”的时候,它可能也才意识到自己的使命。

      个人感觉自己为大臣感到惋惜。那么小就变成要石去封印蚓厄,就好比小时候没有童年直接接受现实一样;当它真正可以作为一只活物生活在世界上,备受铃芽的照顾与人们的好奇、“爱戴”,它体会到了被爱的感觉,心中被压抑的天性也就被彻底释放。可惜它不能丈量好什么样的行为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最后也就引得了铃芽的反感。它高兴的时候就很有生气,发现事情不能如它所愿之后,它就会变得弱不禁风。

      想必在同铃芽的旅程中,大臣经历了很多、思考了许多,最终也是完成了蜕变,主动退出铃芽的生活,承担起要石的责任。这种成长与蜕变,有没有觉得与影片中的一条感情线有异曲同工之效呢?



      没错!与之类似的是环阿姨×铃芽的线。可以说环阿姨之于铃芽,相当于铃芽之于大臣。

      311大地震之后,铃芽失去了母亲的爱,但也“莫名其妙”得到了环阿姨的爱。     

      铃芽的回忆中母亲椿芽为她打造那把生日椅子的场景,小时候的铃芽一直在问“好了吗”,椿芽也一直不耐烦地一句句回答她“再过一会儿哦”“马上啦”。如此家庭在鲜艳靓丽的色彩下共享天伦之乐,顷刻后却阴阳两隔。

      虽然环阿姨无私的爱即刻填补了铃芽内心中缺失母爱的空洞,但是与她所期盼的母爱相比,环阿姨对铃芽的爱会让铃芽感到一点不适从。环阿姨对待铃芽不可谓不是对待至亲:在九州地震发生后,她放下手中的工作来看看铃芽有没有受伤;在十二年前的门前找到铃芽时,环阿姨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这么晚才找到你”;家里的墙壁上、工作室的桌子上,全是铃芽的照片。然而铃芽作为青春期的孩子,她想摆脱这种爱的束缚,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在这样思想的代沟下,铃芽的出走给环阿姨带来很大的困扰,亦如大臣摆脱要石责任,并到处开启往门、释放蚓厄给铃芽和草太带来很大困扰。此时再回看大臣和铃芽,两组感情线的共通之处就是存在在他们思想中的那一点单纯。这种情感的爆发就是在服务站休息时铃芽与环阿姨吵架的那场戏。铃芽说出那句:“是你自己来问我要不要当你家孩子的”,之后被左大臣附身的环阿姨脱口而出:“我早就忘记了,快离开我的家,快把我的生活还给我!”句句诛心。这又何尝不是铃芽救下大臣后,在东京的往门处铃芽对大臣的行为愤怒至极后,把大臣举过头顶、想说出口但却没有说出口的话呢?

      吵完架之后的冷静让铃芽重新站在环阿姨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她也理解了,环阿姨为了她对生活与命运做出的那么多妥协,两人的隔阂也因此消散;大臣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扛起要石的职责。我想,这也是新海诚希望世人在面对隔阂与不理解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体谅对方,用善良包容他人的想法吧。


      反观整部电影,其实铃芽之旅更多的是在邂逅生活中善良的人们、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一直在进行着自己忙碌困顿的普通生活,但仍能留心到铃芽草太这种在奔赴使命的同时遭遇困顿的人,并向他们施以援手,更多的是在诉说社会的温暖与关怀。铃芽在爱媛遇到的千果,普通高中生,有着与铃芽同样的探索欲,会为了同伴奋不顾身,为了未知不断前行,懂得感恩、付出与报答;



      在神户遇到的酒馆老板带娃与应酬的画面尽收眼底,她也理解社会的难处,但同时也体谅着困顿的人;


      东京的大学生芹泽也是个梦想家,虽然开着二手车,但仍旧怀揣对生活的热爱。



      人生百态,尽展现在铃芽的这一段旅途之中。生活的阴暗面确实会被创作者所美化,但也是创作者希望传达出来的美好。


      想想后会发现,这部影片所刻画的人物、灾难,并没有所谓的绝对反派——蚓厄是我们能控制的吗?不过是自然中那些潮起潮落的现象罢了。它不可预知,也不与人类意志挂钩,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也一直在发生。诚哥在天气之子最后帆高与阳菜相见时花了樱花坡道,他在访谈中曾说过那片场景就是诚哥在311大地震发生了之后的3、4月看到的场景——不论地震海啸,只要根还在,樱花总会在照常的气候下盛开。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残酷与美好吧。


      草太在镇压蚓厄的时候说的那句台词:

“思而赴思,祈唤日不见之神,祈唤祖祖代代之土地神,此山此河,承恩甚久,不胜感激,诚惶诚恐诚惶诚恐,谨遵神旨,予以奉还!”

表达的正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不断从大自然那里获取资源,却没有感恩。人类富足了,大自然却贫瘠了。我理解的闭门师更多的是一种人,他代表人类,以谦卑的姿态将人类对自然的感恩之情奉还给土地,感恩自然供给资源促成了人类社会现在的繁荣幸福。这段话,或许就是诚哥想对这片养育自己大地的赤诚之心。


      兜兜转转,让我们再回到电影的主基调:对亲历灾难的人的宽慰。从九州,到爱媛,到神户,到东京,再到岩守,一路向北,到了一座座废墟,倾听一处处过去的声音。铃芽之旅跑遍了大半个日本,实际上是跑遍了现实日本中历史上发生重大地震灾害的地方。铃芽与草太脚底下的方寸之地,在过去都是有着重大灾难的侵袭之地。

站在门前,闭上眼睛——过去的声音响起,废墟的背后是安稳的社会,幸福的生活。

铃芽家旁的废墟,是曾经的温泉村落:吆喝声犬吠声伴着日出而作,游客泡温泉的欣喜声声不绝,而这再也回不来了;

爱媛旁的废墟,是千果曾经所读的初中:阵阵铃声响起切换成欢愉的下课时光,上学放学的脚步伴着学生们的聊天沉积在片土地上,而这只是过去的回忆;

游乐园的废墟,是曾经家庭欢笑的乐园:游客声声过,欢笑声被风吹来吹去,地上与娱乐设施上都是欢腾一片,而这些只能定格在曾经的40年运营时间中;

311大地震与100年前惨绝人寰的关东大地震废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剪影:

“早上好”“我回来了”“一路平安”“我回来了”,普通人的话语闪过,光鲜亮丽的村镇闪过,而地震也闪过,只有游轮矗立在房屋之上,这片土地最后也哑了口。


“我知道命如蜉蝣,死亡如影随形,但我依旧祈祷,哪怕只是再多一年、再多一天、再多一时,我们也想要活下去。”


     《日常》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刻日常,都是一个又一个正在发生的奇迹。”

      何谓灾难?是当我说出“我出发了(出発します)”后,再也没有机会说出“我回来了(ただいま)”。


      铃芽和草太在关门时,倾听着曾经每一处生活的声音,与逝者的亲人一齐分担这一痛苦,这也就是新海诚想要让我们铭记的——日常生活。电影里面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铃芽与铃芽的明天相遇。这应该是诚哥用的最浪漫的手法去宽慰逝者的亲人。


铃芽之旅开始的起因,就是因为铃芽的明天救赎铃芽而开始。深知自己的痛苦与快乐,让自己选择美好未来的人,终究只能是自己。这仿佛是铃芽与过去的自己相和解,4岁的铃芽走出往门后过了12年的普通生活,最终选择迈向未来。她能够走出内心的丧母之痛,也只是因为在这12年间,她在平凡、普通、努力地活下去而已。


      尽管像铃芽这般幸存者的人生,会带着伤痕与遗憾,但在这个灾难毫无征兆的世界里,能活着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日常中发生的事情,珍贵的记忆瞬间,是我们需要铭记的事物;纵使已经逝去,他也总会在世界上留下影子。更多的,我们需要温柔地记住过去,并再次出发。


“希望铃芽结束旅行、电影散场时,观众们能得到面向生活的力量,哪怕只是一点点。我想制作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新海诚


感谢新海诚,让我这只有一次的人生邂逅如此光亮。



后疫情时代的荧幕上的一剂良药——《铃芽之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