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人之下人物志之四·陈朵

2022-03-17 16:37 作者:婺江墨客  | 我要投稿

写在开头

笔者其实不太敢为陈朵作人物传记,因为陈朵的故事并不像一人之下作品中的其他人,可以作为普罗大众眼中比照自身的参考,她不同于张楚岚、诸葛青、王也这些普通人。

她是一个真正的“异人”,一个震撼人心的“人”。

陈朵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崎岖坎坷,悲剧贯穿了她短暂的一生,但同时陈朵的人生又出离于普通人的生活,不论是作为她自己抑或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很难把陈朵归类普通人,她确实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她是个“异类”。

只是她很幸运,能够在一群好人的守护下,幸运的活成我们看到的样子。

她也是个倒霉的孩子,无数次的机会她也可以不走向这样的结局。

但是陈朵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笔者觉得应该为她著书立说,盖棺定论。同时发生在她身上的诸多违和之处,也需要放在显微镜下仔细剖析。

最初她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她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余华《活着》

起点:生而“异人”

苗疆:药仙会

如果说要在陈朵的悲剧里面找一个绝对的反派,那就一定是药仙会。

这个苗疆的会道门不愧是彻头彻尾的邪教组织。他们掳掠了各方面都极优秀的49个婴儿,从婴儿时期便以蛊毒喂食,在内脏种植蛊毒,还要抹除包括天性和人性在内的一切性情,最终用养蛊的方式让这49个孩子在自身蛊毒的厮杀间一一被淘汰,而最后唯一幸存者便是他们制造的所谓“蛊身圣童”。陈朵的这段过去正是她悲剧的起点,是至死都无法抹去的猩红底色。

2010年药仙会终于覆灭了,陈朵被公司“解救”出来,送入暗堡救治“改造”

肉体的囚牢易解,心灵的枷锁难开。

从一个囚笼来到另一个囚笼

药仙会的实验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因为蛊身圣童完美的符合了他们设计实验之初的每一个要求,一个无视世间一切,只会制造蛊毒和接受指令的“工具”

是的,工具,药仙会并不需要蛊童具有人的一切性情属性,甚至只需要开发出能够执行蛊身之术的理解力就够了。

陈·工具人·朵

就像那位血腥的资本家亨利福特的名言:“我需要的是一双手,为什么上帝给了我整个人”。崇拜蛊物的药仙会在乎的也只有蛊毒,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孕育原始蛊的器皿,只是恰巧用人特别是用婴儿,来作为蛊毒的器皿会是最佳选择,所以才会有蛊身圣童的存在。

为了打造完美的“蛊毒容器”,药仙会就必须把这个容器那些可能的隐患全部剥除,比如人的七情六欲、人的一切天性本能,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通过后天的手段压制了一切人性,断绝任何一点人类应该有的认知,这个容器甚至从未思考过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能说却不会说,能做却不会做
无知·无耻·无惧·无畏·无喜·无怒·无忧·无乐
行尸走肉

蛊?人?

也许很多人认为陈朵的故事就和那些狼孩一样,回到人世也会学习人性,但长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非人环境中成长的人,那还是人吗?

她是只有那49个同类的“异人”,即使步入普通人的世界,她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归类为“异人”。

陈朵的悲剧恰恰就是发生在“异人”进入“常人”社会后才产生的。这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差异,也不是认知常识差异,而是更为深远的物种差异。

外在的相似掩盖不了内在的迥异

和狼孩不同的地方在于,狼孩自幼得到的是狼的生活习性,但至少还有着作为生物的认知,懂得趋利避害,而蛊童则被抹除的更为彻底,反而更像是一个无生命的提线木偶。

她可以口含芥末依旧面无表情,在手术台上被开膛破肚也可以波澜不惊,邪教徒封闭了她的一切本能,扭曲了她对外界一切的认知,哪怕面对死亡也能够淡然面对,因为在她的认知里面,死亡不过是在她身边发生过几十次的一件小事而已。

事死如生

“我”是谁?

在药仙教的邪教徒眼中,蛊童是圣物,是工具,是完美的蛊毒器皿。
在公司暗堡的研究人员眼中,蛊童是患者,也是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聪慧和天赋,学习能力超强。
在廖忠和老孟的眼中,蛊童就像他们的女儿一样,是自己一手带她离开地狱,也是自己必须守护的儿女。
在陈俊彦的眼中,蛊童是个奇怪的同龄人,他还给蛊童取了个名字——陈朵。
在马仙洪的眼中,陈朵是个被公司迫害的可怜人,正义的自己必须用羽翼去保护她。
但在陈朵的眼中,陈朵又是谁呢?

陈朵的认知是在廖忠的多次实验后才被开启的,但是真正的改变却是需要在有同龄人一起的时候才会有效果。

不论是陈俊彦的篮球实验还是同龄异人团的刺激实验,陈朵的变化都是巨大的。因为这打破了陈朵的世界。一群满身活力,肆意妄为的同类在无数次践踏红线后,却没有任何一个“同类”得到“应得”的惩罚,陈朵多年来构建的世界观中闯入了一群明明是同类却完全无法理解的家伙。

同类?异类?

笔者试图站在陈朵的角度去尝试理解她此刻的心情,不禁后背发凉。

无数同类用血的教训构筑出来的规则就这么轻易的被撕碎了,不是说好了“不要去表达”、“不要去疑惑”、“不要去判断“么?为什么该来的惩罚没有来?为什么这些“管理者”没有动作?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奇怪?

不要三连

世界观的崩塌,不仅仅只是区区几行文字,而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信仰,突然之间,因为一件被无数次验证过的事件却走向了无法理解的方向,这一刻的人,不论她是普通人还是异人,精神都是会奔溃的。

神经崩溃(nervous breakdown)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陷入强烈的抑郁、焦虑,或感到压力过大,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Abrams, 2018)。

从情绪的角度来看,一个很重要的、可能导致神经崩溃的因素,就是对负面情绪的长期压抑(emotional suppression)。情绪压抑原本是一种情绪调节(emotional regulation)的策略,具体表现为对内掩盖内心的感受,对外压制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Gross, 1998)。

而陈朵过去的经历中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她很聪明,也很强大,一切都被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压制着。但当有一天,她发现有同类可以放肆的哭,放肆的笑,放肆到无视一切规则的时候,她压抑许久的情绪都爆发了出来,化作了宛若新生的啼哭。

新生——新声

第一次生机

重获新生的陈朵是鲜活的,这也是她最好的机会,最有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机会。

笔者曾经无数次幻想过,如果当年的陈朵和陈俊彦没有分开,两个人一起在暗堡长大,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一起接受外界的变化、一起走下去,也许她们会成为挚友、成为爱人,也许还会有第三个朋友,也许·······

也许,陈朵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吧。

相信有的读者会说,陈朵的蛊身之术无解,她没有办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笔者只想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能够幸福的享受人生,朝花夕逝又何妨呢?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陈朵有幸因陈俊彦的闯入迈入了人世的一步,也因陈俊彦的离去收回这条腿。陈俊彦唤醒了陈朵的意识,你是人,你可以做和其他人一样的事。

但是一切的美好也止步于开头。

你好,我叫陈朵!

缺失的第一课:识别利害

笔者纵观陈朵的一生,回味原著中张楚岚和诸葛青对她的剖析,“选择”一直是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廖忠许诺陈朵无数美好的未来,却没有给她最为基本的选择权,这才有了悲剧的收尾。

但是在陈朵想要“选择”之前,在陈朵产生逆反情绪之前,其实有一件重要事物的缺失更为可怕。

那就是识别利害。

《易·系辞下》云: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世人对事物有喜爱与厌恶的不同,两者相争斗就会有吉凶产生,要对远近不同的事物进行取舍,就会有后悔或难舍的结果产生,符合实情还是虚假不实相互作用就会有得利或受害的不同结果产生。

人生天地间,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第一件事情便是教育他们何为利害,何为善恶!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未知生,焉知死。

陈朵的人生并不是只有药仙教那段时光,暗堡的生活也是她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朵说过,她的过去无法改变,但人是不会永远活在过去的,她还有当下和未来,只有让陈朵晓利害,懂是非,知进退,给她一个正常的现在,她才有机会拥抱正常的未来。

可惜粗线条的廖忠,又何尝给过她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呢?

无知者无畏

人的天性本无善恶,生而为人,只有先晓善恶,知利害,才能真正去做选择。知道该如何做是一码事,做的选择对不对又是一码事了。也只有知道利害之后,人才会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当然,也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的保证。生物存在的两种充分的条件是:一、活着;二、避免死亡,从这一点延伸向尽量避免伤害。趋利使生物习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的生命得到延续,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其中的优胜者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并促使物种不断向高级进化。

正是因为这种本能是如此的与生俱来,才更容易被忽视。

反观陈朵的经历,笔者看不到她有过类似的教育经历。不论是在药仙教时期那帮邪教徒的完全抹杀天性,还是在暗堡里公司对陈朵进行的通识教育,陈朵的人生第一课却始终缺席。

如果说过去的经历让陈朵无惧痛苦和死亡,甚至习以为常,而廖忠对她教育却始终没有及时把她纠正回来。陈朵的认知本就偏差,做出的选择自然会无比荒谬。

被忽视的第一课

如果陈朵知道死亡的不可逆,知道活着的可贵,知道自由的价值,知道选择的利弊,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和自己有关,对自己也都有利弊可言,那陈朵在处理与他者的交往过程中,也就不会变得如此的急躁,也许她会更趋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只凭心意行事。

但是就算陈朵都明白利弊,明白得失,明白这一切,她依然会选择用生命的代价去恳求廖忠,因为在她眼中,廖忠比一切选择都重要,如果老廖答应了陈朵,故事也许也会不同吧?

极端的处事方法

不知善恶 奈何无果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正是这第一课的缺失,陈朵一直没有树立起正常人的善恶、利害观念,特别是在她看淡生死的底色之下,她会做出这样的作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她会用你死我活的方式逼迫廖忠答应她,哪怕她明知双双死亡会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她会在“恩人马仙洪”有难时袖手旁观只为做个选择,哪怕她知道不论哪方获胜她都不会有好结果。
她会安安静静坐等死亡来临,因为她知道也许这才是回到她原来世界的唯一方法。

行善行结善果,行恶行结恶果,不知善恶,奈何无果。

全性名宿夏柳青说自己懂是非,也能辨善恶,只是在辨清善恶之后选择了恶而已。老夏在全性里面看得多了也就善于分辨,可陈朵呢?她又如何分辨善恶?

她的身边早就没有“同类”了。

知善恶·择善恶

诚然,老廖是个好人,公司的诸位也都对陈朵满怀善意,陈朵很幸运,暗堡的日子是她少有的幸福时光。但是当命运转折,陈俊彦离开了,大怪兽离开了,医生姐姐也离开了,廖叔也要陈朵去外面执行任务,陈朵刚刚开启的心门又缩了回去。

哪怕老廖想要给陈朵正确的人生教育,在没有“同类”陪伴的特殊环境下,她也是无法把这些所谓的“正常教育”化作自己的人性本能,而仅仅是知识而已,无关紧要的知识而已。

同类的意义

夜半临深池

此时,陈朵在外勤任务中遇到了马仙洪,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个满是恶意的玩笑。

陈朵被老马掳走,彻底和公司失联,老廖疯狂找人,整个华南大区都乱了套,与之相对的则是陈朵孤零零的站在村口,望着天高地阔,茫然伫立。

何去何从

此刻的陈朵是迷茫的,她人生中第一次面临选择,却没人告诉她应该怎么选。

张楚岚说老马是个幸运的人,无意中赢得了陈朵,但笔者要说,老马的幸运恰恰是陈朵的不幸。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亦舒 《曼陀罗》

陈朵正如张楚岚所说,就像那个即将冻饿而死的贫民,廖忠是个粗心的钢铁直男,只知道许诺皇王般豪奢的生活,却没有提供哪怕一片可以果腹的面包,老廖因此而死一点不冤。可马仙洪提供的选择却是致命的鸩酒,虽可以满足一时的需求,但却是一朵需要用鲜血浇灌的毒花。陈朵甚至需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饮鸩止渴

第二次生机

此刻的陈朵如果留在碧游村,没有选择去见廖忠,就此相忘于江湖,她的结局会不会不同?

笔者猜测,她也许会在碧游村有一个新家,认识一帮新朋友,养养宠物,忘记过去,治好身体,重新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也许是命运的作弄,也许是割舍不下的过往,陈朵放得下生死,却放不下廖忠,放不下这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戴上了致命的项圈,回去见廖忠。

陈朵很聪明,她知道这一面,哪怕最好的结局也会是被公司抓回暗堡永远不见天日,但是这个不会趋利避害,不会理性权衡的陈朵,就像无数甘心殉情的女子一般,冒着被杀死的风险向心上人奔赴而来,她要的其实是只廖忠的一句“认同”而已。

可惜,哪怕是最后时刻,廖忠仍然没有明白。

如果廖忠把手中的控制器交给了陈朵,让陈朵自己做选择,陈朵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笔者猜想,陈朵会选择按下控制器,她的死既能拯救廖忠也能让自己如愿,陈朵会很开心廖忠尊重了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也会很开心廖忠能够好好的活在这世间,可惜廖忠不懂,他什么都不懂,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俩始终还是两个世界的人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泰戈尔《飞鸟集》

蛊毒——孤独

廖忠哪怕临死前,还在劝陈朵不要放弃,不要绝望,你会拥有最渴望的自由和幸福,但你告诉过她何为自由吗?你让她尝过真正的自由哪怕一点点的滋味吗?

她真正想要的仅仅只是廖忠的认同罢了,是跨越年龄和性别的同类的认同,是在意之人的认同罢了,相比选择,收获认同才能让她幸福,因为收获认同的她也不再只是孤独在世的一个人了。

热闹的人群里你感觉他们很吵,世界上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懂你,忙忙碌碌一整天你找寻不到活着的意义。陈朵也会逛街,但这只是学习常识,所有的行动都被限制,哪怕她身边始终有公司的同事,始终有碧游村的同伴,她也还是那个孤独的孩子,世间的一切都和她无关。

陈朵的内心始终是在寻找同类的,儿时有陈俊彦陪伴,长大了想让廖忠成为同伴但可惜失败了,进入碧游村她也并没有找到同类的归属感,她挣扎过,也恨过。她太苦了,也太累了。

蛊身圣童是一个诅咒,一个药仙会烙印给陈朵的诅咒。

身怀蛊毒的她只能与蛊为伴,不死不休。平凡的人生注定与她无关,陈俊彦的出现是昙花一现,廖忠的陪伴也只是枯木朽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她来过,她看过,但始终没有她的位置,她适应不了,走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幸福的终点

碧游村之战结束了。

不论是老马被俘,还是有可能治好自己的修身炉被毁,抑或是公司即将带给自己的死亡,陈朵都不在乎,这一切都不是她所在意的。

她静静的坐在树下等待命运的到来,不论是生是死,她都能够坦然面对,一切都只是她自己的选择。

陈朵错过了两次生机,但命运不再给她机会了,叛逃公司,杀死同事,这个世界便再无她的容身之地。对陈朵来说,死亡这个选项并不难,在她仅有的生活经历看,所有的事情都是只顺着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完成任务活着,要么不完成任务死亡。

这个现世并不是她的世界,她就要回去了。

篝火前的这番长谈如同黑暗冷夜中的唯一光芒,温暖了陈朵,也为这些临时工结成了纽带。

肖:老廖以前跟你提到过我们吗?
朵:······
肖:我们跟你一样······
朵:没有人跟我一样······
肖:当然不是全部,是一部分······
肖:你当初在公司做的事,我们也在做······
肖:我们的职位是一样的,我们是同事······
朵:他也是?(指向老孟)
肖:嗯!也是······

真的有时候,同类并不是那么难找,心存善念,设身处地,四民异业而同道,天下殊途可大同。可惜这个道理,这份温暖也来得太晚了。

陈朵此刻已别无选择,她唯有选择一死,但她也是幸运的,身边还有这么一群奇奇怪怪,但温暖心灵的“同类”能够陪伴着,让她的离去变得不再那么伤感,不再那么孤独。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歌行》李白

遗愿清单

陈朵曾经有过一次看傅蓉做鱼,鱼养在水缸里,一直向外蹦,五魁说,如果鱼真的想要离开水缸,就该让它去。傅蓉说,五魁只是想吃鱼,放在水缸里,鱼可以再活两天。

陈朵盯着鱼看了很久,看它呼吸,看它跃起,看它跌落在地,然后被再次放进水缸,一些无法形容的感觉堵在身体里,让她呼吸困难。大家觉得陈朵是想吃鱼,催傅蓉做了它。傅蓉一刀剁掉鱼头,陈朵那种难受的感觉随之消失了。

那种难过的情绪到底是为什么呢?反正不是为了鱼,鱼在离开河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当宝儿姐给陈朵选择的时候,陈朵又想起了那条鱼,她所能选择的,只有结局。

尔时,救苦天尊:
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
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
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
救一切罪,度一切厄。——《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码字不易,跪求点赞!!!关注!!!评论!!!谢谢!!!


一人之下人物志之四·陈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