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材制 | 视角】离子发动机那点事

2021-09-25 22:15 作者:青春材制  | 我要投稿


初原载于 爱学习的 青春材制

2021-09-24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流浪地球离子发动机


        “‘行星发动机!’‘这是推进式发动机,全球一共有一万座,主要负责推进地球前进。这还不是最大的,赤道上的转向发动机,那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这是段来自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对白。在电影设定中,太阳急速老化,体积不断膨胀,为了地球人民的生存,地球联合政府尽全人类力量修建一万两千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变轨,飞往半人马座比邻星。

        小伙伴们是不是对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行星发动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行星发动机:

        在电影的设定中,行星发动机工作时,反应堆通过重元素聚变产生大量超高速离子,这些离子喷出喷射口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地球前进……

好像不太懂???

        以现有的知识储备,我们很难了解地球发动机的具体构造,想要将其建造出来更是无从谈起。但如果我们将其简化,抛开如何控制重元素聚变,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建造等一些我们现在科技水平无法处理的问题,只从工作原理上来讲,那么在座的各位可以轻易理解。

        从原理上来讲,“地球发动机”其实是一种离子引擎。

        离子引擎通过喷射工质来获得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自身前进。所谓的工质,也就是一种物质,可以是空气,燃气,液体等···火箭发射时喷出的燃料,将吹满气的气球松开,气球飞出去时喷出的空气,都是工质的典型代表。

        离子引擎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比冲很大。所谓的比冲,也就是发动机能够把工质加速到多快的速度,比冲越大,效率越高。一般火箭所携带的燃料比冲是250m/s,但离子引擎可以达到3000m/s,是一般火箭的十倍之多!由此可见离子引擎的效率之高。

那么离子引擎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


图:一般离子引擎结构图

        一般的离子引擎由电子枪、工质通道、磁铁、中和电子枪、正负极栅板等部分组成,相比于传统化学引擎,离子引擎的结构可谓是相当简单。

        离子引擎工作时,炽热的金属丝(图中未画出)源源不断的产生电子,通过电子枪注入反应腔室中。

图:炽热的金属丝可以产生电子

        1.发射出的电子在磁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偏转,在反应腔室中不断徘徊。与此同时,不带电的工质原子通过工质通道被注入反应腔室,与徘徊中的电子混合:

        2.当电子与工质原子(通常为氙原子)碰撞时,会将工质原子电离,形成两个电子和一个一价正离子:

        3.多余的电子被反应腔室吸收,一价正离子则飘到正负极栅板处,在两板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喷出,由此形成的反作用力负责推进引擎前进:

        由于长时间工作后,反应腔室外壁上会积聚大量电子,妨碍正离子正常喷出,科学家们想到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办法:在引擎的上部加装一个中和电子枪,将从反应腔室外壁上收集来的电子与正离子一同喷出,这样既解决了电子积聚的问题,又给引擎加了个强化BUFF,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引擎的推力,可谓是经济、实惠、还环保。

        上述过程在引擎中不断重复,正负离子不断喷出,便形成了推力。

动态展示


        离子引擎的原理就给大家讲这么多,屏幕前的大家或许会问: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能不能吃?


        其实离子引擎现在就已经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人造卫星了,在低轨人造卫星上,离子引擎负责抵消卫星与地球大气的摩擦力,保证卫星在轨正常运行。在探测器上,离子引擎负责提供长久的推力,使探测器不断加速,完成探测任务。中国的“实践9号”,日本的“隼鸟2号”,美国的“深空1号”等探测器均使用离子引擎作为推进器。

        然而,目前离子引擎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耗能高(即使是最省电的离子引擎功率都在1KW以上)、推力小(NASA新研制的离子引擎推力仅仅能够推动一张纸的重量)等等。如果克服这些缺点,离子引擎的应用前景相当可观。

        2018年11月,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离子推进的飞行器,在未来,小说《三体》中所描述的“飞行汽车”或许都能成真!

图:动漫《我的三体》中描述的飞行汽车

        通过文章的介绍,离子引擎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遥不可及,仿佛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事物已经应用在了高端科技项目之中。现在的离子引擎还有许多缺陷,但这些缺陷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将可能变为现实,将科幻中才有的事物在现实中创造出来,便是我们这一代新青年所需担当的责任与义务。希望各位工大人能够有一颗创新的心,一双开拓的手,为成为科技强国助力,为推动人类科技水平奋斗。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地球发动机”离自己又近了一步呢?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制造属于自己的“地球发动机”呢!

脑洞大开——“通州校区发动机”

参考文献

[1]江兴流,易立志,刘锐,乐小云.电晕放电飘升机研究[J].航空学报,2005(06):28-31.

[2]百度百科-离子引擎概述[ER/OL]

[3] MIT ELECTRIC AIRCRAFT INTIATIVE[ER/OL]

撰 稿 人: 科技协会科创部   王一名 全金宇 刘鑫禹

责任编辑: 科技协会执行主席 马浩然

执行编辑: 科技协会组宣部    李嘉宇

总编辑:                                李晓萌

投稿请发送至:fmmsat@163.com


【材制 | 视角】离子发动机那点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