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还是上进,这届年轻人选择了上香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观察
作者:失格
美编:袁梦婷
推广:袁梦婷

“佛系青年”这个称呼看来不是随便说说的,近日寺庙游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定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在努力和坚持之间选择了做“法”,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届年轻人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在一系列“中悲、大悲、超大悲”的面前,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我佛慈悲”。


寺庙,俗世中的净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想象一下, 一日清晨,轻叩寺庙的门,缓缓走进,在光与雾的作用下更加凸显了它的禅意,思索着思索着,好像有什么事要与它诉说,盘坐在一间屋子,听着外面的梵音,心不自觉地静了下来。

这里,没有复杂的人际,没有繁琐的任务,没有俗世中的一切烦恼。有的只是一个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一颗颗慌张而又虔诚的心。
这里,你可以体会什么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可以很渺小,也可以充满力量。你可以领悟六祖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做到释然。


这届年轻人的寺庙游
相较于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热门景区,寺庙曾经是一个较少人会选择的旅游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寺庙一直是古朴、素雅、禅净的,甚至还会有些破旧。“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比起旅行,我更愿意形容是去寺庙短暂地清修。

【小红书@又是一年花果香】
传统认知里,寺庙里可能只有一些粗茶淡饭,一般不会成为出门旅行的佳选。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寺庙的软硬件也在不断地完善,一般的寺庙都有居士楼可以供人居住,带上身份证登记,遵守寺庙的规章制度,就可以沉浸式体验师傅们的生活了。至于需不需要交钱,讲究的就是一个“缘”字。

【小红书@小爱同学我在】
仅仅从旅行的角度出发,暂且先不论寺庙的原真性遭到的破坏。寺庙里有文创,华严寺的印章、潭柘寺的福饼、普救寺的祈福香氛卡、白塔寺的TA墩墩,颇受喜爱;寺庙里有咖啡,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店,灵隐寺的星巴克咖啡店都是比较出圈的,“施主”们可以以抽签的方式选择咖啡,主打一个随缘。

果然还是我佛慈悲,有相当一部分寺庙门票免费,即便收费票价一般都很低,大部分在10-50元不等。还有大师亲自下场帮网友们答疑解惑、纾解忧愁。

寺庙上香,这届年轻人求什么?姻缘殿前无人问津,财神殿前长跪不起(财神爷ps:都卷到我这里了吗?)。求就业,希望能回到家乡工作,能有一个不用996、正常下班双休的工作,能有一个月薪5000以上的工作;求考研考编上岸,offer、offer、offer……甚至有些年轻人自报身份证号码,深怕财神爷记错人。

世人慌慌张张,却只为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这世人慌张。


是佛系,是平庸,更是清醒
我佛了,是真的
我们这一代,说不清楚,是幸运、还是不幸。
我们从小被教育,一定要学习好,我们过往的经历也在告诉我们,学习好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可以得到家长的夸奖,学习好甚至可以掩盖一个人在道德上的缺失。于是我们单一的价值观形成了,学习好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学习好在未来拥有无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成功。
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艺术,有人喜欢奔跑,但这些人被视为异端;每每有人在枯燥的教科书中倦怠学习,我们会收到各方势力关于遥远美好未来的蛊惑,我们被教授诚信、善良、公平、正义、努力与希望。

每当我们在题海中叫苦连天,老师说,坚持住上了大学就好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善意的谎言了。初生牛犊、懵懵懂懂,一路跌跌撞撞涌入人海,毫无意外摔了又摔。
我们发现哪里都是围城,上班的抱怨冗长的无效会议,没必要的加班,连自己都养不活的工资,上学的抱怨看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催命的deadline,一大波考公大军已经来袭,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单单是想,都令人心生畏惧,何况是那些亲历的年轻人呢。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我们这代年轻人,似乎过早地领悟了什么是无所谓真假。寺庙上香,只求当下的安宁和顺遂。
我们曾经的梦想,从一国总统、科学家、百万富翁、月薪过万,到现在“活着,就好”。不要痛苦的清醒、也不要清醒地沉沦,我们选择自洽。
当代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躺平”“摆烂”似乎是这届年轻人挥之不去的影子。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谈年轻人自嘲“躺平摆烂”:说“摆烂”的都不愿意“躺平”,真正摆烂的人是不会说的,早就逃了。我相信这是更加符合大部分年轻人的真实状态的。我们没有摆烂,我们只是会不定期发疯。

就像小时候我们会吐槽自己的学校哪里不好,但是不允许别人说它一样。我们说自己摆烂,是在发泄当下的某种情绪,但我们所做的事恰恰向别人证明了我们没有摆烂。嘴里喊着摆烂,内心却是不甘。

真诚地敬佩着每一位努力活着的人。年轻人,早晚高峰赶地铁不容易、熬夜敲代码不容易、早起晚睡背书不容易、无休止的复盘不容易;年轻人,受到老师老板压榨、努力求生存你辛苦了,毕业季修改论文、苦寻工作你辛苦了,领着一个人的工资、打着几份工你辛苦了。
我想说,此时你可能很痛苦、很迷茫,但你不孤单,因为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同行者。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彷徨,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不要丢掉你的勇敢。相信光、追随光、成为光。


我们需要平等的话语权力
无论是职场关系,还是其他的社会关系,都是一种权力关系。在当今这种语境下,年轻人成为了弱势的一方,为了生存,我们几乎没有说“不”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有魄力去和老师老板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去平等地对视,甚至对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去反抗。
年轻人,不应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不要自我PUA,谨慎歌颂苦难,该抗争时应该去抗争。我们一直信奉苦难使人成长,但就像刘擎老师所说:你怎知,在顺境里长得很好的孩子,在逆境中就不可以呢?

摆烂是发泄,躺平是吐槽,但不是我们懒惰的借口。别人工作顺利、薪资不菲,你说是运气,自己颗粒无收,你说是命运。诚然,真的会有人时运不济,可那只是少数。不要完全相信互联网,被你所不了解的真相吓退,甚至弄得疲惫不堪。我们应该抬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去看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