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460套北京四合院买的李白书法真迹,竟无偿送给了他!

2022-11-02 14:02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上阳台帖》,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这幅作品可谓传承有序,宋代时被一个叫贾似道的人收藏,后被元代张晏据为己有、明代项元汴几经辗转收入囊中,清时被盖章狂魔乾隆皇帝搜罗至宫中,清政府垮台时又被溥仪随身携带差点弄丢,真是历经千年的颠沛流离还能被今人一睹芳容实属今人之幸事,但之所以我们今天还有幸能够看到这幅作品,要特别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张伯驹这个人是个非常不简单的传奇人物,他是袁世凯的表侄,父亲出任清政府直隶总督,可谓家世显赫家财万贯,但这个人可不是今天的富二代,更不是什么“京城四少”的公子哥儿,他一生挥霍的金钱基本上都用于文物收藏。


李白的这幅《上阳台帖》,就是他于1937年在陶器名家郭葆昌家中发现的,同时还有一批其他珍贵文物。于是张伯驹以总价20万大洋的大价钱预付了6万大洋,悉数将这批宝贝买了下来。



不过,几个月之后就爆发了七七事变,局势动荡导致张伯驹无法如期支付剩余的14万大洋,就不得不退回了部分宝贝,仅留下了李白的这幅《上阳台帖》等少数文物,等于实际花了6万大洋。当时6万大洋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当时北京城一间标准的四合院售价是130块大洋,6万大洋可以买460间!


放到今天,那些“房叔”“房婶”“房爷”在这460套北京的四合院面前完全弱爆,坐拥京城460套四合院简直可以做货真价实的“房帝”了。那张伯驹为啥非要买下李白的这幅《上阳台帖》呢?



首先,这毫无疑问是李白唯一可以确定为真迹的传世书法,这件作品是行草书,仅5行24字,款署“太白”二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乾隆皇帝亲题“青莲逸翰”,帖后有宋徽宗赵佶题跋文:“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元代张晏题跋:“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除此之外,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的印鉴。总之,题跋和各种印鉴远远超过了李白那24个字。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原来凡是题写过跋文和钤过印的这些大人物,都说的是同一句话:李太白的字太好了。所以,张伯驹作为近代最为有名的大收藏家、大鉴赏家,他的火眼金睛一瞧,决计是不能放过这件宝贝的,别说460间四合院了,就是再高的价格估计他也舍得用来换!



但是识货的不止张伯驹一人,历来对中国的各种宝贝惦记窥视的日本人也想要,当时日本人愿意出20万大洋从张伯驹手上买下这件李白书法。20万大洋,等于一转手翻了3倍多。但是,难得如此大方的日本人却被张伯驹拒绝了:“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但日本人并没有放弃,1941年有人将张伯驹绑架了近8个月,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拿到这件李白书法,不过还是狠狠地将张伯驹的家财压榨一空,《上阳台帖》才终于没有惨遭流落海外的命运。


▲宋徽宗题李白《上阳台帖》


1958年以后,李白这件《上阳台帖》悄然出现在故宫博物院。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张伯驹先生将《上阳台帖》这件稀世珍宝作为私人礼物献给了毛主席。主席虽然也是欣喜万分爱不释手,但随后还是将这件国宝交由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财产妥善珍藏起来。


到了1956年,张伯驹又先后将西晋陆机《平复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卷、黄庭坚《诸上座帖》等8件国宝级文物捐赠给政府,到现在为止,仅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稀世珍宝。


▲《平复帖》


▲张伯驹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


▲张伯驹收藏的范仲淹《道服赞》


▲故宫镇馆之宝《游春图》


至于李白写的这幅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原来他所书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是首四言诗,前两句很直白就是写景色,后两句通常被认为是对道士司马承祯所作山水画的颂辞。


那为什么叫“上阳台帖”呢?其实,按其所书的“阳台”结合当时的人文历史背景来考证推敲,“阳台”应指河南王屋山阳台宫,此宫由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创建,宫内有与李白极有交情的道士司马承祯所作的壁画,司马承祯还擅画山水。李白和杜甫曾于公元744年3月一起邀约登王屋山追慕神仙方术,面对故人所作壁画而感于司马承祯驾鹤西去,因而有学人推断《上阳台帖》就是在此年3月18日为纪念友人仙逝所写,作品落款“十八日”正好是司马承祯六月十八日祭辰,“上”即“进献”的敬语。


李白所书的这件国宝得到最妥善的保存,以至于今日我们还能欣赏到这件李白唯一的书法真迹,可以说张伯驹居功至伟毫不过分。



▲张伯驹书画


▲张伯驹自创的“鸟羽体”书法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张伯驹是跨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的鉴与藏,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收藏《平复帖》时,张伯驹为了阻止这件作品流入西方古董商之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斥以巨资从溥儒手中购得此帖,完成了心愿。


佐言:人生短短百年,大情大义,诗词歌赋荣为一生,坐看云起,笑看落花,人生百态,尝尽酸甜苦辣,艺术瑰宝得以传承,时之将至,命运所归,时代悲哀,斯人远去,当永载史册。做人当学张伯驹。



部分来源 | 中国书法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



用460套北京四合院买的李白书法真迹,竟无偿送给了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