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为何总是出现畸形瓜、苦味瓜?
在瓜菜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畸形瓜的现象,这对整体的瓜菜品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瓜的销售。畸形瓜的常见类型包括歪瓜、尖嘴瓜、大肚瓜和蜂腰瓜。造成畸形瓜的原因主要与授粉不良、水肥供给不足以及温度不适宜等因素有关。除了苦瓜外,还有一些瓜类可能会出现苦味问题,影响瓜的口感。而栽培技术和温度,水肥的合理调控,对于种出正常的瓜很重要。


「弯瓜」
弯瓜有的也被称为曲形瓜,在一些黄瓜,丝瓜等瓜菜上,出现了较大弧度的弯曲现象,严重时呈直角或者钩状。造成这种弯曲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外力引起的弯曲,在幼瓜生长时,被架材,绑蔓等挡住,让原本下垂生长的瓜不能下垂生长,变成了弯曲瓜。
另一种弯瓜是因为光照少,水肥管理不足。在瓜菜瘦弱,养分不足时;在前期浇水正常,结瓜时水分不足;以及温差大时,例如阴天突然转晴,温度一下升高很多,都容易引起生理性弯瓜现象。

对于预防弯瓜的措施,根据造成弯瓜的原因,在吊蔓,搭架时就需要留意,消除阻挡就可以避免外力造成弯瓜。在结瓜时,大棚需要做好控温,保持棚内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同时在花期,果期保持水分均衡,不要过旱。适当的追肥来确保瓜的正常生长。

「尖嘴瓜和大肚子瓜」
尖嘴瓜是底部膨大受到了限制,而顶部正常膨大,形成尖嘴状,有点像胡萝卜那种形状。大肚子瓜则刚好相反,是在顶端瘦弱,而底部膨大形成底大,顶小的瓜,被称为大肚子瓜。
出现尖嘴瓜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养分不足,或者过旱,在结瓜的膨大的后期,水分不足和养分供给不足,造成从底部膨大变差,长度甚至变短,形成了尖嘴瓜。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瓜是可以单性结瓜的,例如黄瓜、西葫芦。这些瓜没有受精,果实中无法产出种子的,在膨大时,植物向这些瓜运输营养物质的动力较差,从而导致了尖嘴瓜。
而大肚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授粉不充分,只在瓜的底部形成了种子,顶部因授粉不充分没有种子,导致营养物质在有种子的一侧集中,加上营养不足,或水分不均,就会产生了大肚子瓜。


「细腰瓜」
细腰瓜也被称为蜂腰瓜,整个瓜表现为中心细长,两段较粗的畸形瓜。出现这类瓜的原因也可能是雌花授粉不完全。在顶端和底端可能形成了种子,造成两段养分供给相对充足,正常膨大,而中部无法膨大,造成细腰瓜。同时高温干旱,低温,植株整体长势差,硼、钾不足时,也容易造成细腰瓜。
细腰瓜的预防可以参考尖嘴瓜和大肚瓜,注意授粉以及水肥和棚内温度的管理。


「苦味瓜」
除了苦瓜本身具有葫芦素外,在西葫芦,丝瓜,黄瓜等瓜中,也会产生一些苦味,产生苦味是因为果实中积累了葫芦素(苦味素),这样的现象在大棚栽培的瓜类中更容易发生,尤其在后期衰弱以及侧枝,弱枝上结的瓜会更容易出现苦味。产生苦味的原因除了与遗传和品种基因控制有关外,还与栽培管理中的一些因素密切相关。
氮肥的过量使用、磷钾肥不足都可能导致苦,特别是氮肥一次用量过大时。此外,温度的变化,包括低温和高温条件,以及水分供给不足,都可能促使瓜积累葫芦素,从而产生苦味。尤其在出现低温弱光时,特别是阴天和地温长期低于12摄氏度后,根系的发育受到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受到抑制后,下部的瓜中容易积累更多的葫芦素而导致瓜变苦味。

大棚种植时,棚内出现持续32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植株同化物积累减少,呼吸强,消耗营养物质变多,并且水分不足,会让葫芦素得到积累,变苦。最好将棚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注意控氮,在花果期注意追肥避免瓜变苦。
除了苦瓜外,如果在食用西葫芦,丝瓜,黄瓜时,吃起来太苦,最好吐掉,不要继续食用,过多的葫芦素会刺激肠胃道,严重时会出现腹泻,恶心和呕吐等中毒症状。在生产过程中,避免畸形瓜以及苦味瓜的出现,归结原因主要还是需要做好授粉,以及做好水肥管理,控制棚内温度,在开花结果时,才能保证瓜正常生长。而在发现畸形瓜时,最好及时的摘除,避免养分被浪费,从而保障整体产量和品质。

以上内容为问问农团队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问问农,为广大农户及行业从业者提供服务和创新解决方案。
❤️用心分享种植知识
🍊用心分享柑橘经验
👏赶紧搜索【问问农】,实用内容不错过!
🤳看问问农,科学种植,越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