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德国娃娃炮,不太靠谱的反坦克武器

2020-10-04 18:17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1943年,德国装备了一种新式的拖曳式反坦克武器,它是火箭与火炮的结合体,拥有比Pak 38/40更轻的重量,更容易生产以及大规模装备部队;不过这种88毫米口径的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并没有达到设计预期,反倒成为一种无用的武器,大部分时候都在仓库里吃灰,据说这就是它“娃娃炮”绰号的来源,就像旧的布娃娃一样没有用。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娃娃炮的基本作战原理,是用火箭将聚能战斗部推向目标,从而命中并摧毁坦克,为了提升弹药的射程、精确度以及初速度,火箭采用类似于身管炮的发射方式,而不是如喀秋莎火箭炮那样的滑轨式。

火炮有一个简易的轮式炮架,一根带有喇叭状炮口的炮管安装在上面,可以进行-18°~15°的俯仰调节,方向调节为左右各30°。炮尾由简单的铁板和插销封闭固定,这样可以提高弹药发射时的膛压,提升出膛速度。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弹药为490毫米长的88毫米口径弹药,它的战斗部和引信等结构和后来的德制88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弹药一样。弹药从炮尾装填,关闭简单的炮闩后即可瞄准开炮,射击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后坐力,火炮可以拆除炮轮平放在地上,这样既降低了高度,射击也更平稳。

火炮预计可以达到700米的有效射程,然而实际作战只有200多米的有效射程,应对固定目标射程能达到500米左右。这主要是弹药的精度太差、弹道太弯曲,炮弹出膛速度只有140米每秒,预估失误很容易就错过正在机动的目标。

 

火炮全重143千克,长2.9米,高0.89米,宽1米,本身就不重的火炮还能拆解成7个大件,每件平均重量约20千克,机动性很高。一门火炮由2人操作,炮手通过小小的炮盾上的开口瞄准目标并射击,炮盾能提供有限的防护,最大射速10发每分钟。该炮还有雪地版本,将炮轮改为雪地滑橇。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人们普遍认为娃娃炮生产了约3000门,除了一部分运往东线战场,南线也有装备,并且随着反击诺曼底登陆的部队一起到了西欧战场,在有限的资料中几乎没有找到娃娃炮进行过多少拿得出手的战斗经历,这并不奇怪,因为娃娃炮确实性能不怎么样。

火炮性能上的不足是致命的,前文已经说到火炮弹药可怜的有效射程,这一点非常不利于作战,而火箭弹发射时巨大的烟火又十分容易暴露目标,在2、300米距离上自身也会遭到敌方及时有效地反击,生存能力很差,这一点不如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灵活,并且拖曳火炮转移也很费事。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与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相比,娃娃炮不仅笨重而且射程上没有多大优势,作战效率不高,没有达到设计预期;并且它的生产加工也更复杂、耗材更多。盟军缴获的许多娃娃炮都是放在仓库里的,并且没有弹药,不知道是因为火炮性能不好无法使用所以不再生产弹药,还是因为缺少弹药才把火炮放在仓库里。


盟军对这些娃娃炮也没什么好感,基本都用来摆拍缴获物资照片,似乎也没有哪国军队继续使用这些装备,毕竟在当时的欧洲战场上并不缺装备,许多暂时无法修复的重武器都随意地摆在路边,花点时间和人力就能搞一大堆,战后成立的某国不就偷偷摸摸攒了好几仓库的坦克等装备运回去嘛。


二战德国娃娃炮,不太靠谱的反坦克武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