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3)

2022-03-17 16:24 作者:-伍-玖-  | 我要投稿


依靠纯个人理解写的笔记,不具有参考价值。这篇基本上都是长篇大论,可能是因为谢林表达的信息量大。

第三章

提要

33. 自我意识的活动是观念的,同时又全然是现实的。确立为现实的东西,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直接被确立为观念的;确立为观念的东西,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被确立为现实的。(观念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性)

毕竟在自我那边,主客体就是统一的。

I.

34. 自我意识中有作限制的活动(本身是不受限制的)和被限制的活动。达到意识即受到限制。作限制的活动是纯粹主体的活动,被限制的活动是自我意识内单纯客观的东西。自我意识的自我同时是纯粹的主体和客体,是通过这两种活动组成的第三种活动产生的,这种活动就是自我意识本身的自我自己,因为自我的创造活动与自我的存在是一个东西。

35. 自我中两种对立的无限活动:向外延展的,本性是无限的,自我之内现实的、客观的、可以限定的东西;回归于自我的,在那种无限性中直观自身的倾向,观念的、主观的、不可限定的活动。

这种对抗的必然性来源于自我意识的必然性。自我就是力求与自身等同的活动,这种矛盾就是自我进行活动的唯一决定性原因,因而这种斗争不会相互抵消,变成僵死静止的东西,而是从内部产生出第三者、摆动于对立双方的中介来产生出同一性。因为有这种对立,自我中才会有运动,创造,创造物。

36. 主体和客体两者互相扬弃。主体和客体只有和对方对立,才能保持其存在,不去消除对方,双方中没有一方是能够变成现实的;正因为每一方只有同另一方对立,才能成为它自己所是的东西,所以,决不会出现一方为另一方所消除的结局。

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对立使自我必须把无限多的行动聚合在一个绝对行动内。因为对立是必然的,所以这种结合也是绝对的,必然的。

37.若把客观的自我当作绝对实在,它的对立面是绝对否定。绝对实在正因为是绝对的,它绝对的现实性就从具体的现实中抽离,因而是观念的所以就没有什么实在性,因此两个对立面在对立时不过是观念的东西。自我如果应该变成现实的,即应该变其自身为对象,自我必须不再是绝对实在。自我的对立面如果应该变成现实的,那就必定不再是绝对的否定了。自我及其对立面两者都应该变为现实的,它们就得都分有实在性。在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之间对实在性作这种分配,必须通过摆动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种自我的活动。

II.

38.绝对自由与绝对必然的辩证关系

一个行动,不论是随意的还是非随意的,预先就已经为有限制状态(意识)所制约。那种本身是一切被限制状态的原因、又不能再用别的行动来说明的行动,必定是绝对自由的。而绝对自由是与绝对必然性同一的。以设想出来的上帝的行动为例,这种行动一定是绝对自由的,但同时也是绝对必然性,因为它是出自上帝本性的内在必然性的。这样一种活动就是自我意识的原始活动,它是绝对自由的,因为它根本不是由自我之外的东西来决定的;它又是绝对必然的,因为它是从自我的本质的内在必然性中产生的。

39. 之前笔记1里写过,原初的自我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从康德到谢林都不搞时空实在论。

之所以能知道自我处于时间内的第二性的活动和原初不受时间限制,时间由之才被构造出来的活动相一致,是因为自我就是自我创造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来的依然是自我,通过处在时间序列中的、只是自我借以产生的随意行动,仅仅能给我产生出原初在一切时间彼岸通过这种行动给我产生的东西。

40. 观念的活动是作为客观活动的一切被限制状态的根据来设定的,也就没有被设定为原初未受限定的(因而象后者一样,是可以限定的),而是被设定为全然不可限定的。客观的活动作为原初未受限定,因此就可以限定的活动,从实质上看是自由的,从形式上看是受限制的;主观的活动是作为原初不可限定的活动,所以在受到限定时,从实质上看是不自由的,而只有从形式上看才是自由的。

观念活动的这种不可限定性是理论哲学全部构造的基础,在实践哲学里这种关系会颠倒过来(笔记2里写了,以教科书马哲的定义来说理论哲学唯心,实践哲学唯物)

41. 谢林把哲学当作自我意识的历史,有不同的时期,那个唯一的绝对综合就是由这些时期相继组合而成的。其中有无限多的对象,对应客观世界的所有内容,因此哲学只能列举那些在自我意识史上仿佛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并依照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来陈述它们。接下来谢林就要按不同的时期论述这个历史。

理论哲学的课题乃是去说明限制的观念性,也就是说明直到现在还当作不可限定的观念活动何以能受到限定。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