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苟者为王?代齐的田氏家族是如何躲过艾陵之战大灭绝的?(上)

2021-04-09 00:02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有句老话叫做: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因此自古舆论就瞧不起苟且偷生者。这个人生伦理当然是三观非常正的。但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却不太适合历史上的复杂政Z斗争。因为过于在乎脸面和暂时荣辱的人,往往并不适应激烈的历史竞争。比如项羽时时处处要面子,而刘邦为了活下去不用说面子,就是老爹老婆亲生儿女都可以扔得比乐色还快。项羽要当即把被俘的刘太公给烹了。要一般人早就哭天抢地要和项羽当面拼命,而刘邦只是说:我和你项羽是结拜兄弟,因此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把咱爹给煮熟了,一定不要忘了分我一杯羹,我正想尝尝亲爹的肉是什么滋味呢?项羽面对这么一个没皮没脸、没羞没臊的刘邦,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刘邦可以吃N次败仗再原地爬起来,而项羽吃一次败仗就完了。于是有个新词叫做“苟者为王”。


在刘邦项羽之前,还有一个家族就是通过“苟且偷生”,而最终篡夺了一个春秋大国的政Q,是最早最彻底的“苟者为王”。这就是代替姜子牙姜姓齐国最终成功的田氏家族。田氏代齐的前因后果狼山过去也写过,不过最终没写完。这里就再特别说一下田氏代齐进程中最关键一步,也就是田氏家族如何苟且,借助外来入侵造成的本国政Z力量的重构而最终牢固地上位成功。齐国本身是武王伐纣后分封的非姬姓大国之一,齐国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武王伐纣成功后,分封了72个之多的同姓诸侯国,也就是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家族全部都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代。这其中包括晋国、郑国、卫国,鲁国和吴国等比较知名的大诸侯国。姜太公为周朝的建立有大功劳,于是被分封到了旧商朝力量特别雄厚的山东中部,这里本来是东夷的故地,而商代王族本身就出自东夷。这样等于把姜太公分封到了周代老对手的窝里。目的自然是为周朝看好这个原本最不服管又实力强大的地方。


当然周王室对姜太公也不是那么放心,于是就另外分封了周公到了曲阜,这就是鲁国。鲁国存在的意义,明显从一开始就有牵制齐国的意思。此后这两家事实上也是相爱相杀了500多年。可见周武王很早就懂得“离岸平衡”。姜太公的齐国原本定都营丘,营丘具体在哪里到目前还有争论。不过营丘一开始的农业条件并不好,因为盐碱地很多,粮食产量低。后来齐国又把都城迁徙到了条件更好的临淄,齐国此后数百年间一直把临淄当做都城。姜太公本身很有政治手腕,对不服的周边东夷本地的地头蛇们管理起来毫不客气,为此还受到周公的问责;但是姜太公不为所动。于是齐国势力不断在山东中北部扩张,快速成为一个大型的诸侯国。而到了姜太公之后400多年的齐桓公时代,齐国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大国。而姜太公的后代们经过400多年的繁衍,也形成了姜齐的固定贵族势力。这些齐国贵族并不都继续全部姓姜,其实只有齐国国君这最主要的一脉还继续姓姜。另外齐国的吕氏、国氏、高氏、东门氏,包括东郭先生的东郭氏等,其实都是姜太公的后代子孙。


而这几个姓氏就成了齐国的固定辅政贵族。国氏和高氏是世代垄断齐国执政的上卿之位。其实这个情况在其他诸侯大国也是一样的。比如在楚国。楚王本姓熊,但是后来随着王族的繁衍。出现了芈氏、屈氏、若敖氏等新姓,因此包括芈月和屈原其实都是早期楚王的后代。而且楚国有执政令尹这个类似治国总裁的职位。基本是在屈氏、若敖氏这些楚王的旁系子孙中选拔产生。齐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也就是在齐国的早期和中期,国氏、高氏这些家族虽然因为是旁系而逐步失去了齐国国君的继承权,但是还可以当参政和执政的大夫,也就是早期齐国朝堂上,除了姜太公的姜姓直系子孙是国君,下面的大臣将军们基本也都是自家人。而田氏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来户。田氏本姓陈,其始祖陈完本是陈国公子。公子就是上代国君的儿子,本来陈完有成为陈国国君的可能性。但是陈国这段时间喜欢兄终弟及,而不是父子相传。陈完怕权力斗争失败被害,就跑到了当时已经称霸的齐桓公这里寻求庇护。


苟者为王?代齐的田氏家族是如何躲过艾陵之战大灭绝的?(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