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才女高晗新诗集出版 台湾艺术大学书法家汤雅琁题写书名

北京语言大学才女高晗新诗集出版 台湾艺术大学书法家汤雅琁题写书名
新书书讯 |《黎旦集》:青年诗人的理想国

序言|路文彬:青春何以不轻狂
我并不认识高晗,直至收到她的来信和诗稿,邀我作序,才知道她是北京语言大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硕士生。显然,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不知不觉,北语又多出了一位诗人,我又多了一个同道。
犹记得中文系一个远赴美国继续求学的毕业生,临别时我们之间有过一个约定:等她出版第一本诗集时,将要由我来为她写序。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还在写诗?但我一直在等着为她的诗集写序。
此刻,高晗的诗稿蓦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似乎在隐隐回应着我已久的期待。期待的人难免偶尔会有几分落寞,所以我不能不对高晗的意外出现心存感激。高晗的诗是这校园里的一道光芒,不仅照亮了我,亦温暖了我,以至于我似乎可以确信,自己能在那众多陌生的脸庞里将她一眼认出。
事实上,翻开诗稿,何曾又有陌生?那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即刻使我听见自己恰逢少年时的呼吸。所有的往事温柔重现,那融化在雪地上的滚烫诗句化作铿锵的回声再度响起。这一切,又怎一个亲切了得?
必须承认,高晗提示了我的幸福,也提示了我的年轻。的确,写诗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年轻的。我甚至激进地以为,如果你不曾写诗,你便不曾年轻,亦不曾幸福。诗是创造,创造本身即是年轻和幸福。创造不接受衰老,它只接受死亡。
所以,我更愿意从创造的意义上去理解高晗在诗歌里表现出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轻狂。就色彩而言,青春是青色的,就分量而言,青春是轻盈的,故此无畏和骄傲正是青春本身的权利和资本,甚至是无知与肤浅。对于写诗的高晗来说,谦逊就是停滞和萎缩,而她需要的却是自我无限的扩张。
我以为,高晗之于自我表现出的这种无情当然同谦逊无关,它所昭示的无非是青春本质的悲剧性况味罢了。或许也可以说,这恰是高晗的深邃所在,她不惜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担当起青春的疼痛。青春是残酷的,然而,她明确拒绝用这残酷伤害他人。
青春之茧将高晗围困于黑暗之中,但是回忆正好可以借机如同梦一般到来,使她想起自己延续夏娃原罪的责任。同样,她要看见,所以她必须犯罪。只是,她不再需要亚当,她需要的是姐妹,因而有了这样的题目:《共犯她》。
可是,仅有一个“她”显然是不够的:“我和我的共犯她仍在煎熬/鲜血可以化解黑暗 但两个 不够/我们还需要千万个共犯/千万个惮于用匕首刺伤荆棘的/千万个用血涂抹黑暗的/千万个愤怒地睁开眼 怒视麻木的/千万个敢于亡命也善于亡命的/我们的共犯”(《共犯她》)。高晗是幸运的,她的勇气额外赋予了她以智慧,令她超越了夏娃的孤单,进而改写了女性的历史。她们,从此再也不是孤军奋战。千万个觉醒的夏娃正在团结起来。
当然,青春不仅止于残酷和战斗,它同时还伴有欢乐,尤其是爱情的欢乐。遭遇爱情的高晗难得现出温柔和调皮的可爱模样:“说过一万句顾左右而言他的话 即是/想了一万遍我有多爱你”(《论温柔》)。此时此刻,她的谎言是诚实的,她的羞涩是大胆的;明明是“暗恋”,表达得却是如许赤裸和嚣张:“我想亲吻你/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当你露出好看的牙齿的时候/当你看着我 眼里只有我的时候/我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在坚硬的夜色里/我就可以吻你了”(《暗恋》)。
显而易见,爱情亦是高晗扩张自我的又一种方式,她要以绝对的信心和力量让对方成为另一个我:“我只想得到原本不属于我的爱人/往他脆弱可爱的眼皮上涂抹花汁/让他在睁开眼睛的一瞬间爱上我/我会撒弥天大谎 将生死颠覆/我会吞下毒药 暗藏匕首/我会得到原本不属于我的爱人”(《今日妄想》)。但我想要指明的是,高晗在这里淋漓尽致表现出的掠夺者霸气,与其说是源于爱情的疯狂,毋若说是为了自我的捍卫。
在爱情和自我之间,高晗宁愿选择后者,所以对于爱情的态度,她时而保持着警惕:“请一定离好感远一点 离冷漠近一点/请言之无物 请故作镇静 请洒脱自如/请不要陷入爱情”《请不要陷入爱情》。别看高晗年轻,却能做到无法让爱情捕获。那么,一个能够独立于爱情的女人,男人还有将其战胜的计谋吗?爱情,那是男人精心熬制出来的迷药。高晗已然清醒,已然痊愈,在爱情的表象背后,她发现了爱的真相。她不要爱情,她要爱。爱不是一个名词,爱是行动。从此,她将羞于言说。
把自己的这本诗集命名为《黎旦集》,在我看来,它所表达的应是高晗对于黎明的渴望。是的,高晗一直就身处于青春的暗处。但对高晗而言,黎明表征的不只是光明,它更意味着自我的第二次诞生。在后记里,高晗这样写道:“这本书是个逗号,是我文学生涯的第一个逗号,往后还会有更多的逗号、惊叹号、省略号甚至是问号,但我保证,它永远都不会有句号的,八千万年内都不会有。”我知道,这第二次诞生同样也是她的一个逗号,一个拒绝句号的逗号。高晗相信永生,这正是文学馈赠给她的信心和希望。
2021.3.26 北京格尔斋





“一个倔强的小姑娘在诗歌的王国里口衔天宪,用想象力的乖张对着世俗起舞狂欢。” 中国著名艺术歌曲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邱曙苇副教授如是说。

高晗的诗充满着感伤、忧悒、青春、爱情、友谊、呐喊、远方……
她的行走于驻留,对话与独语,有一种沉静而又欢悦的气质。
于深渊里放歌,于虚无处持守。
一位有天分的青年诗人,
朴素而又有真正诗歌内涵的作品。
《黎旦集》共收录九零后新晋诗人高晗2015-2021年所作121首短诗。全书采用全彩印刷,整体设计精致大气,简约优美。献给所有诗歌爱好者,希望从她的诗歌中,能够读出青年诗人在后现代社会中渴求表达的丝丝情绪,以激起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共鸣。
本书后记
《黎旦集》是我的一些散诗的合集,从2015年至今,我一直低产但执着地创作着。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学上推崇讽刺的时代,某些类似于伊甸园般的纯诗理想早已不符合潮流,就连柏拉图都主张将善作隐喻的诗人逐出理想国。在这个弗洛伊德早就预言过的,随着社会发展而越来越痛苦的时代,我想我很难不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却开着浪漫主义的小差,《黎旦集》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定稿前夕,姑姑问我要印多少册,我说,不如就200册,她觉得多了,无人会读。我深谙将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但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也许有人会读:我希望有人想要去听一听青年人在诗歌里想要表达什么,哪怕它们稚嫩、过分理想、充满稀奇古怪的隐喻。
我的身边不乏诗歌的青年创作者,他们敏感、充满灵气与奇思妙想,但他们更多地奔波在学业与工作的路上,常常觉得疲惫不堪;我身边更加不乏搁了笔杆子的青年,他们投身于更加物质的建设中,每每被压力催折。我今年加入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涤纶诗社,在与同龄人谈论诗歌的同时,我也发现,多数努力创作的青年人其实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家绝望地自嘲自己“永远也无法在诗歌比赛中获奖”,有些人则一面坚定“诗歌已死”,一面痛苦地笔耕不辍。因此我想,应该捍卫青年诗人的”理想国",去坚守一个只要热爱创作,便不会被任何别的因素所驱逐的地方。
我大部分的诗都是艰涩的,因为我想要尽力避免使用他人已有的意象与隐喻而陷入陈词滥调之中,因而我选择去开创一些看起来很”怪"的东西,比如“厌世的悲剧演员”、“致幻的药片”,“孤立语与屈折语”、“苏打味的银杏树”等等,但愿有人会读到并喜欢上我的“怪”吧。有一些诗我是拿来送人的,此番也一起收录了,希望它们不管是被精心保存的也好,被转手丢掉的也罢,都能堂堂正正地躺在我的集子里,光荣且幸福地与另外那些因其他目的而作的诗一起被摆放在书架上。我的很多诗作都完成于某次的“灵光乍现”,我羞愧于没能像略萨所说的那样把写诗当作成一种固定的练习,因此它们读起来显得激烈(有时甚至是粗糙或者笨拙),我没因循过什么规则,也从未精心寻找什么韵脚,它们像野生的一般,在某时某刻闯进我的头脑,于是我便拿笔记录下来。
五年,也许不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尽管我回头读2015年的诗作时已深觉陌生,也许这是青年人才会有的感触,是审美与价值高速更迭的结果与答案。最早一首诗作于高三那一年的秋天(更早的诗作已被我遗失了),那天我写下了“我飘荡其间,始终在等待自己的大彻大悟”,到如今,我仍在真理之海中汲汲以求。我不想像阎连科一样,认为自己便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注定要接受黑暗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我的诗中充斥着悲伤与藏身于荒诞中的愤怒,这些占据了我对生活及命运感到迷茫与焦虑的大多数。
本书的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院长R. Mallory Starr, Jr.博士和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出版社社长Yabei Zhang博士,他们为诗集的策划设计和付梓面世付出了诸多辛劳。其次要感谢中华两岸文艺协进会荣誉理事长、台湾著名书法家汤雅琁老师欣然为诗集题字,她古雅质朴的书法增添了诗集的个性和神采。还要感谢为诗集作序的三位师友: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路文彬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李芳泽同学和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陈铎姐姐。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知道我在文学上执拗而笨拙,带着一腔热血在冗长的黑暗通道里摸索,他们是我身后的光。感谢每一位鼓励我将诗歌出版的朋友们,是他们每一分每一毫的鼓励攒起了我决心出版这本书的勇气。
此书收录的最后一首诗为今日凌晨所作,是在我写完这篇后记搁笔前的那一刻所加上的,这本书前前后后经历过不下十次的修订,每一次我都会匆匆忙忙地添上新的内容,所以一路修订过来,我的稿子竟也越来越厚起来,直至此时此刻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给它定稿。我在十八岁成年的那一日暗自下定决心“绝不做一个无聊的大人”,而选择文学这条道路,就是我做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这本书是个逗号,是我文学生涯的第一个逗号,往后还会有更多的逗号、惊叹号、省略号甚至是问号,但我保证,它永远都不会有句号的,八千万年内都不会有。
高晗
2021年3月28日于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简介:
高晗:女,北京语言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硕士在读,曾发表《最好的普鲁申科》等文章。2018-2019年访学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主修中世纪文学、加利西亚语。
书籍信息:
书名:《黎旦集》
出版社: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出版社
书号:9781733718615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作者:高晗著
定价:USD 19.99
开本:小32开
页数:172

精选书评:
在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我们的热情是艺术。 我们相信,诗歌艺术可以丰富心灵,滋养心灵,治愈心灵。 我们相信诗歌艺术可以改变生活。
——前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民俗中心亚洲项目主管、现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民俗研究中心主任Nora Yeh博士
时而倾荡磊落,时而微婉清雅,且畅写,随时怀抱。
——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学评论家 马钦忠
一个倔强的小姑娘在诗歌的王国里口衔天宪,用想象力的乖张对着俗世起舞狂欢。
——中国著名艺术歌曲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 邱曙苇
那幽闭又敞开的长短诗句,貌似对世事有几分倦怠,实则是对世事的深爱。这方节制又深情的诗歌世界,当然独属于一代年轻诗人的自我世界,但同时亦是所有的爱人者之共通世界。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徐妍
诗人用勇敢的观察自审去解剖、把玩存在,这种尝试又以一种年轻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是别样的青春律动,更是别样的青春飞跃。
——光明日报评论员 华羽
高晗的诗,让我们看到她生命的这个阶段所遇到和拥有的她自己:感伤、忧悒、青春、爱情、友谊、呐喊、远方……她的行走与驻留,对话与独语,有一种沉静而又欢跃的气质。这些文字里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我们也曾遇到和拥有过的自己。
——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勇教授
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每一首诗……都是由信仰而不是机谋写成。”这部诗集无疑诠释了一个年轻诗人的“青春信仰”:在生活中生活,在生活中写作,因而诗歌成为她与其个人生命体验的奇遇;于深渊里放歌,于虚无处持守,所以文字间藏着一个人的卑怯与骄傲、妥协和坚持。这是诗人的自我记录,更是她对大千世界的呈堂证供。高晗有写诗的天分,我个人很喜欢这样朴素却又有真正的诗的内核的作品,没有什么“观念”的指引,而是直写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活,应该说很有潜力。
——文学评论家 江磊
版权信息:

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