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福州台江心理医院:被“空心病”困扰的当代年轻人

2023-07-15 10:39 作者:福州台江心理科  | 我要投稿

最近在看与心理问题相关的视频以及文章时,有个词汇引起了我的注意——“空心病”。

有网友这样说道:“白天的时候很丧,做什么都没有动力,晚上躺在床上又会突然的焦虑,明明什么也没做却觉得很累很空虚,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没有人生目标,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拒绝社交,不想出门,想躺平又不想躺平,一直在焦虑和emo的情绪中,反反复复。”

一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找不到自己。

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心理癌症”。后来,觉得这种说法太悲观,更名为:“空心病。”

徐凯文教授认为: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诊断,一定会被诊疗为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空心病有七大特征:

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

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

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可能有人会问,空心病是不是抑郁症的一种?

空心病确实具备了抑郁症的某些特征,比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也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的药物可能都无效。

与抑郁症不同的是,空心病更多是一种价值观的缺失。

价值观对人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谁,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

但某个观念的形成和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因此,作为孩子人格形成的塑造者,家长的教育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孩子的心理教育,家长应予以重视,同时注意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父母还应多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而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

如果发现孩子有“空心病”的症状,家长应予以重视,必要时需向专业人士求助

福州台江心理医院:被“空心病”困扰的当代年轻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