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褪去雍肿的棉衣 | 中国农民诗会优秀作品赏析

中国农民诗会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余成强,湖北赤壁人。诗文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潮》《诗选刊》《扬子江诗刊》《延河》《学习强国》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正月初七,在乡下
午后的阳光褪去雍肿的棉衣
锄头不费吹灰之力,便为我们
准备好一大片松软的土地
母亲蹲在地里,把土豆按等距
一行行地排列好,撒上鸡粪
用下一条沟的细土覆盖
静待它们在温暖的怀抱里
发芽,出土。土地多么慷慨啊
把一个土豆埋进去
会将一串土豆馈赠给我们
就像多年前,父亲用清瘦
而贫瘠的身体,慷慨地供养我们
我停下锄头,在杉树的阴影里
构思我的老年生活
一只小黑狗,在地头东奔西跑
一会儿嗅嗅这里,一会儿刨刨那里
在母亲的轻声呵斥下
欢快地跑远,又折回。我想
这只还没有取名字的小狗
应该与我有一个相同的乳名

老屋
青砖、黛瓦。老去的黄昏
正在降临。从天井漏下的光
照亮祖先的牌位
牌位旁。他们用过的陶罐
还在继续腌制酸甜苦辣的人生
他们用过的石磨
依然可以磨炼粗糙的生活
他们用过的风车
还可以刮起一场金黄的秋风
为大地留下硕果,和幸福
他们戴过的蓑衣、斗笠
随时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
他们收割过四季的镰刀
挂在墙上,正在等待一双有力的手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经》写出了春耕劳动的欢快与繁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产业的重要性,更饱含哲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内核与精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畏艰辛的劳动情景至今举目可见。弘扬、传承、创新农村诗词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活动合作及咨询
邮 箱:snhzzx2022@163.com
电 话:010-82101821
136 7115 8949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0号4号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802室
编辑 | 杨柳依 邵蕴美
审核 | 刘夏 徐诗博
责编 | 冯慧
监审 | 尹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