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简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场冰与雪的视听盛宴

2022-02-05 00:23 作者:探索二次元的老萌新  | 我要投稿

个人的些许感想与评价,首先感谢奥运工作者们今晚的付出,辛苦了!今天晚上,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为我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倒计时《立春》以节气为线索,将自然社会文化贯穿其中。此创意来自于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俄语字母倒计时短片。整体观感上看《立春》的完成度颇高,展现了大国的气韵。与节气结合的设计理念仍然令人眼前一亮,展现了与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也是我认为整场表演最大的亮点之一。

在升国旗奏国歌环节中,人墙传递国旗的设计将家国情怀与个人价值深深地进行了融合,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冰雪五环》《构建一朵雪花》《雪花》三者的表演动用了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整个鸟巢超大地屏将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将达到16K。为我们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幻想世界。张艺谋导演为摄影出身,对于场景的把控也十分到位。这让我想起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前者重视意象,后者注重逻辑,从不同的文化角度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精神。

在运动员进场环节中,场内BGM为世界古典音乐名曲,这样的设计与冰雪主体相应,既显得高贵典雅,又能够体现国际化的特点。


1、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2、艾尔加《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首

3、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芦笛舞曲”

4、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 “小进行曲”

5、巴赫《第三管弦乐组曲》“吉格舞曲”

6、威尔第《阿依达》“凯旋进行曲”

7、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8、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

9、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10、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11、威尔第《茶花女》“饮酒歌”

12、比才《卡门》序曲

13、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首

14、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

15、苏佩《轻骑兵序曲》(交响乐合唱版)

16、维瓦尔第《四季》“春”

17、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18、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19、柴科夫斯基《天鹅湖》“四小天鹅舞”


当中国队出场的时刻,曲目换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唱祖国》,使场内情绪调动到了高点,这样的设计可谓是点睛之笔。

表演《致敬人民》借鉴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卷轴”的设计理念,只不过将时代换到了现代。跟随着表演者的脚步,我们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对于奥运的热情。这个节目不仅致敬着人民,更将奥林匹克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得以体现。

似“卷轴”设计

短片《更强、更团结》与《未来的冠军》分别从空间与时间的角度去展现奥运精神对人类的激励与鼓舞,创新感十足。

最后的点火仪式可谓别出心裁,第一次将“点火”这一环节返回给我们自身。火炬围绕在由国家构成的雪花之中,象征着我们全体便是这熊熊的圣火,围绕在神圣的火炬之间。

张导对于火炬的解释是这样:

这次的点火和火炬台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创新。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有这样的主火炬,全部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名字都在上面。它由全世界构成,无论火的大小,它是我们心中的火。雪花主火炬,没有只讲中国故事,讲的是大家的故事,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飞跃。

在我看来,张导的这一设计代表了我们中国人,东方文明对于奥运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火炬与雪花

在西方文明中,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被看作是火,因为火是生生不息永恒的事物,从此西方人第一次拥有了“变化的物体存在不变的性质”的概念,将这种变与不变的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logos),西方文明进入到思索的时代。因此火炬的点燃其实也象征着人类精神的汇聚,用火去代替人类的意志。

而在东方文明中,无论是自然界的何种事物,终归是回归到“人”的认识,是彰显“人”的意义,因为只有人类才拥有能动性,才能改造世界。因此在东方文明中,火象征着拼搏的精神,但精神要在人的身上才能付诸行动。所以火炬的点燃被雪花所替代,则是代表用全体人类的意志将象征精神的圣火所替代,彰显出能动的精神意志。

因此,整体上看,我这次的开幕式观感是十分满意的,能够深深的感受到参与者与创作者的努力的结晶。从文艺表现力与科技运用水平上看,不逊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文章最后,祝奥运健儿们在本届冬奥会上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队登场画面


【简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场冰与雪的视听盛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