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于以撒的结合以及其母本亚伯拉罕献祭的故事,对宗教信仰之所以能产生的思考

2022-04-20 03:37 作者:濡乌丶  | 我要投稿

开门见山,整个宗教的形成,以及宗教到底是怎么能够拥有如以撒里宗教之于妈妈和以撒的地位和支配力的——


在于信仰,以及信仰的构建。


这个话题对于笔者来说其实来自于以撒的结合的剧情故事,但真正的详细论述经过笔者了解之后其实是基于克尔凯郭尔,下面来说吧。

下面要说的基本都基于恐惧与战栗这本书,这本书里详细论述了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流程,下面说的便基于作者对核心案例——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解释。


核心就是弃绝,无限的,弃绝。


人为什么会存在信仰,其实构建信仰是一个非常复杂过程。先不说为什么会诞生弃绝这个动作,比如会问为什么好端端的要弃绝一个东西,甚至弃绝自己的最爱,这个问题后面来说;虽然这样有点先说怎么样在说为什么的感觉,但信仰,这个整个的论述的话题,这是基于现实存在的行为的,因此就算这样做也没有犯根本性的逻辑错误。我们先说怎么样诞生弃绝这个动作——


1:有一个强烈欲望的对象,这个对象要强烈到可以占据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生命。
比如某个爱人,自己的孩子,想要消除世界上所有的苦难,想要让自己获得永恒的幸福,这一点基本是人人其实都会有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尚且还没有、或者我们自己意识不到。

2:要强烈的、 主动的认定、接受这个欲望无法实现这件事,并停留在这里。

这里往往是在你在通过种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尝试去实现这个欲望之后的,而你需要这样的努力的情况往往是你这个欲望受到了强烈的阻挠,因为没有阻挠你也就意识不到你的欲望是有可能无法实现的——比如爱人将死、儿子被神告知要献祭(这里暂不讨论神在这里的角色,就当是说自己绝对相信的一个东西告诉你要杀掉自己的儿子),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真正、彻底的、平静的接受这样的事,彻底的接受自己的欲望无法抵达、并且就停留在这里——而没有选择放弃这个欲望,比如换一个人爱、或者强迫自己相信自己不爱自己的儿子、或者将这个转化成别的欲望、或者是欺骗自己这个欲望还是有可能达到的等等等等,而是接受这件事、并且认定这件事不可能达到。
3:依然将这个欲望存留在自己的精神里,并将其重新归结、保留成一个纯精神的存在。
此时,如果你真正做到了第2点,这样的、依然被你留存在你精神里的、这个已经不能被称作欲望的东西,就是信仰。



这样一整个过程就是弃绝。亚伯拉罕献祭自己的儿子就是完整的做到了这一整个流程,因此他才能真的去下手去杀自己的儿子,而支撑他的就是他最后诞生出来的、对自己脑海里那个声音,也就被称为“神” 的信仰。
此时,这样的信仰是极其坚固的,因为它的构建的最终成立是由这样一个极其平静和坚定的弃绝而成立的,类似于孤注一掷、或者是决绝的选择,而这样的一个选择就被称为信仰之跃——而在这个信仰之跃前,人是势必会经历过极其艰苦卓绝的内心挣扎,而这样的挣扎往往会趋使这个人深刻意识到自己被外界的一切因素所牵绊,他会深刻感觉自己无法掌控自己、自己极其无力,被除他自己以外的外界的所有东西桎梏,因此他会自我建设出一个绝对自由、绝对能够控制自己的一切的更高的自己,而这个新的自己,才是真正能够做出信仰之跃的自己 也正因为构建出了这样的、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全能的自己,他才能够做到这样真正的、弃绝。

至此,信仰就真正诞生了。而如果这个你将弃绝过程完整完成之后你精神中重新归结、保留的存在是亚伯拉罕脑海里的那个声音,亦或者是被称为“上帝”的某个对象,那么这就是——宗教。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弃绝呢?为什么好端端要弃绝呢,就像第2步里,我把这个欲望转化掉,或者欺骗自己它消失了,不好吗?
因为这样其实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做法——强烈的欲望而不得,经历在正常人头上都很难真正做出信仰之跃的弃绝,但真正经历了弃绝,你才会重新构建那样一个能够真正完全掌握自己的人格、你才能真正掌握自己、能够不被外界的任何事物桎梏、能够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并且诞生出这样一个支撑这样的你的信仰,你会更高、更接近能够全能的掌握自己、更接近神(这里的神不是宗教意义,只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姑且称之为神)。

而也正因为上面说的,这样的过程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宗教以一种粗暴的洗脑式方法直接告诉你你要承认自己有罪、不要尝试为自己的罪开脱、或者以任何方式不承认自己有罪,这其实就是在强迫你不停的做第2步——让你平静的接受、认定自己有罪,这个形式是不是非常像让一个人真正做出信仰之跃的那个抉择。而这个有罪其实就是在构建你的第3步——神会赦免你的一切罪,当你真正做到了第2步,无论是宗教这样的洗脑式灌输、强迫你去这样做、这样弃绝,还是你真正自我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实现——在宗教里,这个最后的归结下来的,停留在你脑海里的存在,就是他们灌输给你的,“上帝”这个概念。
至此,宗教就完成了构建一个人对“上帝”或者说“神”这个概念的信仰;而上面我们也解释过为什么信仰一旦构建就如此坚固;


这就是最核心的,宗教能够拥有它的如此强大的控制力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补充,比如神本身这个概念的正当性——这也非常重要,是对宗教整个体系重要的完善,为什么神需要你、值得你完全的相信他的全部——如果这一点也做到了,那么当初在亚伯拉罕脑海里回响的声音就几乎相当于也在这个人的脑子里回响。



此外我还想说的就是审美上,在文艺作品里,这样的弃绝过程是具有极高的外在审美价值的;比如说如果最终停留下来的精神存在不是神,而是比如说爱、或者是一个信念,又或者是一个概念——泰坦尼克号的爱情,飘里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12怒汉里最后归结出来的正义,或者是死亡诗社的自由——这样的经过弃绝、再导出信仰是文艺作品里极其经典的套路,而事实上,这样的套路就是脱胎于这样的弃绝过程。




以上便是笔者玩了以撒之后对于宗教和宗教信仰的一点粗浅理解,姑且写出来,聊表个人的一点思考。

基于以撒的结合以及其母本亚伯拉罕献祭的故事,对宗教信仰之所以能产生的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