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labor2演出笔记之“军事映像(假想空间)”与“废墟”

军事映像(假想空间)
利用技术得到的实际不存在的空间
尽管如此,充溢了现实以上的真实性的假想空间
通过这些二次映像①,或者叠加这些二次映像诞生的另一种现实
在日常中不断制造<战争>的“军事的目光”。
① 监视器画面等显示的影像,比如新闻画面、导航画面、追踪地图画面等。

cut55 模拟机内的野明的视界。
人物用赛璐珞上完色后摄影,用录像处理将其加工成有噪声的粗糙影像后,与CG制作的背景与车辆录像合成,再次与清晰的标线合成,最后用Kineco①转成胶片,用复杂的工序做出来的一卡。通过强行合成异质的影像来营造测试程序的气氛。为了让并行推进作业的两个现场统一透视而画的layout。
① Kineco,原文为キネコ,英语全称为Kinescope,光学录像法,是将电视接收机的影像或录像带的影像变换·逆变换为胶片的工作。



cut63 二足步行labor的下方监视摄像头捕捉的假想空间。
加入了较大的垂直晃动的背动风的运动是CG独有的影像。但是,镜头末尾出现的“猫”是经手了动画师的图像,用录像扫描线处理后合成的。以违和感为前提才可能采取的合理方法。
以界面显示的真实性
画像的革命,CG,现在正成为映像的世界中普遍的存在。即便是最普通的生活空间也不例外。从极初级的到高级的,不同种类的CG引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构成了司空见惯的光景的一部分。在那里看到的CG的作用主要是情报的象征化。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众多的情报中取舍,把选出的东西以视觉符号来表示。这对最低限的情况把握与理解来说确实是有效的方法。但那归根结底不过是划一的理解。与此同时这个世界终究是被加工了,也就是说这世界只是通过狭小的窗口看到的东西。因此这里不存在现实。而这部电影冷冷地传达了这种恐怖。

cut12 军用labor的传感器捕捉到的波尔布特(!)的士兵。
地形与树木的形态是从layout起稿的,士兵是计算机建模动起来的。从画面前端到深处重复的扫描等,基本是按一开始的设想完成了,但也是异常花时间的一卡。虽然也探讨过士兵与装甲车作画合成,但为了与野明的模拟机的视界做出区别,无论如何都需要用CG制作。人物的上色等,与模拟机和松井的夜视望远镜的视界相合。

cut239 防空司令所的战术显示屏,是EAGLE战斗机的HUD(平视显示屏)与忍的车的FWD(前窗显示屏)的扩大版,是与现实交叠在一起的二次映像(现实)的变种。为了与动画画面产生违和感,也有微妙地错开焦点进行光学合成的镜头。这种卡为了让透视匹配,所有的工作都是从layout起稿透视开始的。

cut569 只是在隅田川的航拍胶片上合成了攻击直升机的枪手的视野,马上就成了<军事映像>的典型。命名为军事映像的基本全是主观镜头,意味着这是剧中谁人的眼中之景。从摄影时使用的律表中取出timing,让枪手的眼里映出的数据变化与之同步,这一带是动画演出的拿手好戏。(但是,负责CG的人好像特别辛苦……)
废墟 ●无人的风景
废墟流逝的三种时间
“曾经有过”这一过去,“如今已是”这一现在,“不久也会”这一未来
利用近未来这便宜之计讲述现在
在过去情景这一彼方窥视未来
将重层<时间>引入架空世界的构图——这就是[废墟]




cut733、734 “幻之新桥站”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原样使用的只有733的瓷砖制站名标示。734以后的设定是参考施工现场的资料制作的。这一卡并不是通常的Pan Down,而是名为Tilt Down的摄像机运动,为了表现上方宏大的连通空间,随摄像机的移动微妙地改变了透视。与就一张纸上的绘画与设计不同,layout必须要意识到摄像机景框来画,这是一个好例。

cut302 以参考勘景照片而成形的联合工厂为前景,以现实中不存在的超高层建筑为远景的配置。现实与虚构,充满存在感的过去与蜃气楼般的未来形成对照而配置的构图,也是「P1」以来的基本构图。在同一画面上强行展示不同世界的异质存在感——对这种演出来说没有比多层移动(密マルチ)更有效的摄像机运动了,但让移动速度尽可能地缓慢也给摄影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cut309 面朝羽田附近的水路的废工厂。
这种<实景>风的画面的存在感,其实比起亲眼看到的现实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照片所具有的独特真实感,说是在取材阶段决定成败也不为过。勘景时包括镜头的选择在内的摄影力(カメラアイ)是很重要的。如果对技术没有自信的话,就需要努力找到可靠的摄影师。为了不被照片的印象所左右,一定要使用黑白摄影。在色彩控制意义上,“颜色是记忆与先入主观” 是原则。
说句题外话,该废弃工厂也是动作电影摄影的圣地。

cut458 这也是把白天勘景的风景修改成下雪的夜晚。
一边操纵时间与天气一边眺望风景,是演出家妄想技巧的基本,其本身就是极电影的行为。而且这样的画面操纵正是动画的拿手好戏。
横一线的大远景。为了加强雪的效果,包括码头在内都是黑色的剪影。这种简易构图在剧场大画面,以及Vista画幅①上看才有效果。
① 押井守采用的是1.85:1的画幅尺寸。关于动画的画幅尺寸具体参考
http://animestyle.jp/2016/02/15/9786/

cut469 “上路”的场景中,在卡车的货台上目送忍的狗(混种)。这样的背景几乎都是在勘景时想到的,是演出家妄想的产物。一面为平凡无奇的墙壁所触发,一面试着配置不在场的狗与士兵,或者试着变更时间(这种情况就是把设定改成夜晚来使用),或者有时把它炸开。所谓勘景就是演出家的妄想之旅,而且具有冲击力的妄想并不是在桌上达成的,而是由现实触发产生的。

cut294 在剧中设定为东京湾跨海大桥的彩虹大桥。
勘景时到了建设的最后工序,中央还没连上。这一印象成了海湾大桥轰炸的具体影像,也成了故事的构图本身。
向景框外大幅弯曲横跨的桥。与之交叉般前进的小船的方向性,使构图更具动态感。

cut300 桥是柘植与忍编织而成的故事的主要舞台,也是象征性地表示了两人的关系的形态。以桥为背景配置后藤的这一构图,明确地显示了相对柘植与忍的关系的后藤的位置。注意桥正在建设中。
与拦在近处较大的后藤交叉,水平地配置了桥,这样的构图也是Vista尺寸有效的典例。

cut351 作为象征性地演出<越境>,这一故事的决定性局面的场所,桥有效地发挥了功能。
陆自的装甲部队经过的并不是进攻首都的道路的延伸,而是作为故事构造的[桥]……在之后的展开中,他们也会在桥的周边出没,最终桥在眼前坍塌了。
为了利用画面尺寸,活用坦克与运输车的重量感,拉动素材(スライディング)是合适的,但为了使之成为可能,设定了让桥的角度几乎是沿着水平的视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