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练习
第二十八课、与人交谈
[1]知识储备
交谈,是表达思想以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交谈能力是人生很重要的技能,说话当然谁都会,但要把话说得好,要跟他人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让说话成为一门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
[2]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正确、高效地与人交谈。
[3]学习方法
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过程,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是一种有来有往、双向交流的过程。沟通不是单方面说给人家听,也不是只听人家说,沟通必须是双方意见的交流过程。好的沟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需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的礼仪
与人沟通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克服说话的胆怯心理,昂首挺胸,建立信心,一定要在内心尊重对方,因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其次,与陌生人交流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双手不能交叉,不可表现出烦躁、坐立不安的神情,身体应放松,微微向前倾,昂首挺胸;眼睛要正视对方,但不能长时间注视,面部始终要保持微笑。神态要专注,对于别人中肯的观点,要稍稍表示赞同,表示你再认真倾听他的讲话。轮到自己发言时,态度应和善、谦虚中肯,不要“抢”着说,要学会多倾听,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2)话题的选择
话题是谈话的中心,是进一步交流的重要基础,也是彼此从陌生到熟悉的开始,所以选择一个恰当的话题,是有效沟通的关键。一个好的话题,一定双方都有兴趣,或都比较熟悉的事物,这样才能有继续探讨的可能。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呢?
(2.1)找共同点,首先要善于从对方的身上寻找共同点,并由此引出话题。如校友可谈谈母校的状况,同事可聊聊单位情况,老同学可以一起回忆同窗共读的情景。因为年龄、教育背景、知识水平相近的人,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也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双方共同点找话题,说话会越来越投机,越“聊”越对劲。
(2.2)就地取材。交流任何事物都可作为话题,关键是思维要敏捷,要善于发现。如墙上的字画、书桌上的书籍、客厅的摆设、沙发的颜色等。就地取材的优点是能信守拈来,切入话题比较自然,这样会“聊”得轻松自在。
(2.3)拉近距离。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普通人交流时一般都会比较谨慎,甚至在心里会筑起一道“屏障”,也就是会有防备心理。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藩篱”,既要学会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从对方兴趣入手,比如对方喜欢阅读,就可以此为话题展开交流,谈谈你看过的经典名著,或最近有那些好书可以推荐,也可以说说阅读的好处,如果你喜欢看书,那双方就会很快建立起一种轻松、熟悉的感觉,即使你看得比较少,也可以虚心向对方请教,这样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此外,向对方真诚地介绍自己,讲讲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让对方来有兴趣来谈论你,也是营造轻松交流气氛的有效方法
(3)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倾听就是认真、耐心、诚恳地听取对方观点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倾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会涉及倾听、询问的问题。
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别人讲话而已,它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3.1)倾听的首要原则,就是千万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想要表达对谈话对象的尊重,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认真细心地听取对方的讲话,并不时地发问,如“为什么”“结果呢”,表示你在很认真地听取对方的讲话,而不是因为一件或观点和自己不一致就显得不耐烦和傲慢,甚至打断别人讲话,这样会显得没有修养。要注意表现出感兴趣的态度,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可以让对方相信你确实是在认真聆听。
(3.2)倾听时,要正对对方的面部,有适当的目光接触,但不能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这时不礼貌的行为。眼睛不能转向其他方向,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心不在焉或态度冷漠。
(4) 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交谈可分为以下类型:
(4.1)寒暄与攀谈
寒暄,本意指社交双方见面时嘘寒问暖的应酬话,作为社交手段,它的基本作用是表达自己的友好态度,创造轻松良好的交流氛围。寒暄的第一步是打招呼他根据、时间、地点、环境的表达不同,选择相应的寒暄用语。
寒暄之后,若还要进一步交流。攀谈,也就是闲谈,这是一种不带目的性的交谈。想要成为一个善于攀谈的人,首先一定要乐观自信,相信自己,要善于主动与陌生人交谈,交流时态度要谦和有礼。在社交场合中,攀谈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善与制造话题。只有对方感兴趣的话,对方才愿意和我们继续交谈。第二:思维要敏捷,善于抓住对方的兴趣点。推进话题有时要顺着对方的思维或兴趣点,有时要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目的而转换。只有这样,谈话才能有意义地继续进行。第三,适当谈论自己。大胆地尝试谈论自己的情况,有时可以让交流更深入,话题也更广泛。
(4.2)电话交谈
电话是双方不见面的一种沟通方式,它主要是通过电话连线来传递信息的。因此,语言就成了信息的唯一载体,讲话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信息的有效性,正确的电话交谈要注意:
第一,第一声很重要。打电话给某人,如果已接通便能提高到对方亲切、优美的问候语,心情一定非常愉快,接下来的对话也就比较轻松。第二,声音宜吐字清晰、明亮悦耳,嘴巴与话筒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适度控制音量,方便交谈。切忌唠唠叨叨,声音嘈杂,抓不住重点。第三,要保持喜悦的心情。轻松、喜悦的语调即使只是通过电话,对方也能感受得到,从而影响对话效果。第四,迅速准确地接听。接听电话,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这是对他人的尊重。第五,结束交谈要有礼貌。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由对方提出,然后客气地结束对话,说一声“再见”,等对方挂了电话之后再轻轻放下。

第二十九课、相声
[1]知识储备
相声艺术起源于华北地区,流行于京津冀,始于明清,盛于当代。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相声主要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吸取智慧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所求的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露进行揭露和讽刺。
[2]学习目标
了解相声的基本常识,掌握相声表演的艺术手法和技巧。
[3]学习方法
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因为相声演员主要靠对华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按表演人数进行分类,相声主要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其中单口相声有一个演员表演,对口相声为两个,演员为一捧一逗,而群口相声的演员人数在三人或三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包括“说”“学”“逗”“唱”。“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逗逗笑;“唱”相声的本宫唱的是指太平歌词。
在相声艺术中,主要有以下技巧:
(1)垫话。相声演员节目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2)入活。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包袱。指相声、独角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等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4)三翻四抖。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产生笑料。
(5)一头沉。指在两个演员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设陈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一头沉。
(6)子母哏。两个演员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辩证来阻止包袱等。牛群和冯巩的系列相声即属于此类。
(7)抓哏。对口相声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的演员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演员往往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效果。
(8)逗哏。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对口相声中,逗哏和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
(9)捧哏。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10)腻缝。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11)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12)砸挂。砸挂是相声里的行话,相声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得有主人公,用将这个人的笑话来达到抖包袱的目的。
(13)贯口。又称“趟子”,为一篇比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笑料的作用。

第三十课、小品
[1]知识储备
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演个出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喜剧小品。
[2]学习目标
掌握表演小品的注意事项。
[3]学习方法
小品与相声不同,前者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中国传统艺术。小品和相声在表演形式上也有非常大的不同,小品开始后演员可以随意走动而相声却不然,但是相声可以通过语气、固定位置的肢体语言表达笑料。
表演小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紧张,丢包袱
紧张,不自信是初学者的头号大敌。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大胆、自信地走向舞台,这是成功表演小品最重要的前提,因为只有放开心理包袱才能真正演好角色。
表演者在表演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或自我鼓励来放松紧张情绪,也可以尝试深呼吸来缓解焦虑。
(2)反应快,多交流
小品表演经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搭戏,而很多初学者已犯下不跟搭档交流的坏毛病,只是埋头演自己的角色,以至于出现差错和意外时,仍然按既定的剧本去行动,因此招来观众的哄堂大笑和不理解。所以,表演者不能只想着自己的表演和发挥,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要善于随机应变,巧妙化解危机。同时还要与舞台上的搭档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做到心意相通,而这需要长时间地练习才能形成足够的默契。
(3)勤练习,多上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演是实践的艺术,很多没有上过专门艺术院校、经受过系统训练的人也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自身天赋固然很重要,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通过生活的,磨砺,对社会各色人物的特点和神态早已做到观察入微,再经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表演时自然就能够做到收放自如。一定要相信,经过系统科学的练习,我们也能自信勇敢地走向舞台。

第三十一课、快板
[1]知识储备
快板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撤”“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
[2]学习目标
通过快板练习来学习把握节奏感。
[3]学习方法
(3.1)快板的种类
(3.1.1)小快板
小快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快板诗。有一个人边打边唱,又叫单口快板。这种快板形式最容易掌握,因为他篇幅短小,形式简单,只需十句八句,或一二十句,就能迅速反应现实生活。
(3.1.2)对口快板
由甲、乙两人各数一段,交替演唱,每段句数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偶数。他往往把若干材料连缀在一起,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但组织材料仍然要紧紧围绕主题,防止漫边无际、杂乱无章。
(3.1.3)群口快板
群口快板又叫快板群,参加表演的人数较多,四五十个以至十来个人均可,演唱时有领有合,也可以分成两三个小组交替演唱。有时辅以集体造型。演员的身份一般都不固定,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演唱,这种快板形式适于热烈的场面。
(3.1.4)快板书
有一个人边打边唱,有时插入白口,快板书与单口快板的区别是:单口快板重点不在与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而着重在议论、抒情、容量小,篇幅短;快板书则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容量大,篇幅长,是一种叙事性的快板。
(3.2)快板的表演技巧
(3.2.1)情感真实,不矫揉造作
演唱快板,要情感真实。真实的感情发自内心,在表演艺术上叫内在感情。这个内心的感情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演员的真实情感又应是发自内心而形于外表的动西。就是说演员要把内心的感情表达给观众,是要通过他的面部表情、外形动作、语言声调等手段来完成的。凡成熟的演员,都能很好地把内在感情和外形动作结合起来,做到感情真实、表演自如。
(3.2.2)眼中有物,同观众交流
演员根据作品提供的环境、人物、情节进行表演,无论动作如何,眼睛总是闲不住的,或极目远眺,或进眼细瞅,或眉开眼笑,或怒目而视,都要做到眼中有物。有物就是要有实感,像真的看到一样。曲艺的表演都是直接对观众的,要通过你的眼神同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让观众进入你演唱的作品中来,如身临其境;同时, 也让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亲切、热情的印象,总像是在哪儿和你见过面、谈过话,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
(3.2.3)协调身体,综合运用手势
唱什么样的词,就要做什么样的动作,用手势协助内容的表达。如河配合得好,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手是动在词前,或是在动在词中,还是动在词后,要反复琢磨,反复试验,然后再确定下来。
此外,手势对于眼神来说,一般是起领路的作用。表演的时候应该是手到演到,手指在哪儿,眼看哪儿。当然也有看前指后、看左指右的,这在于演员的处理,不能绝对化。总之在表演的时候,要把手上的动作和身上的动作结合起来,协调统一。
(3.2.4)精心揣摩,设计动作造型
造型动作不单指的抬手、转步之类的动作,而是指经过演员精心设计,有助于造型的动作组合。造型动作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连贯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员吧把演唱的作品吃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具体的人物形象,从生活真实出发,而又经过加工、提炼,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造型动作来,在演唱一个作品的时候,其中有几组或者一两组这样的动作,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反响。

第三十二课、话剧
[1]知识储备
戏剧是指以文学为依据,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体,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艺术舞台。在我国,戏剧一般指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学习目标
了解话剧常识和基本表演技巧。
[3]学习方法
表演,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身体动作、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演员扮演角色就是把自己变为剧中人,在自己身上创造出另一个形象人物来。天下没有雷同的人物,任何一个角色都不会等同于演员自己,而没有性格特征的角色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演员表演的总之就是要创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体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等来表现活生生的人。
要表演到位,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话剧表演技巧:
(3.1)身体不宜有多余动作
初登舞台的表演者可能会出现紧张或怯场心理,这是正常现象,但由于紧张而下意识出现的小动作则显得多余不合时宜。实际上,但如果在舞台上东走西走,手上的小动作不断,就会显得多余。学习表演话剧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多余的小动作去掉。
(3.2)巧妙运用舞台技巧
用声音来表现台词是话剧语言魅力的体现,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舞台语言有哪些技巧?无非就是重音、停顿和语调。
试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下面这句话的语意:
妈妈说我不对。
(3.2.1)妈妈说|我不对。——我错了
(3.2.2)妈妈说我|不对。——我没错
(3.2.3)妈妈说:“我不对!”——妈妈错了
不同的停顿会产生不同的语意,因此在整理台词的过程中,就要弄清楚,不要随便停顿。
再看一例: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3.2.4)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3.2.5)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台词要求“抑扬顿挫”,顿就是指停顿。通过上面的练习就知道,有意识地停顿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而重音也不能过于强调,所谓轻重是在比较中得出来的,在重音的地方要加强、突出,但也不应把其他部分弱化。
语调的丰富多边也是舞台语言的精髓所在。话剧中的角色是一个活着的人,随着剧情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就会有不同的感情,因此就需要用不同的语调来表现。如果在表演一个角色时都采用同一种语音语调,这样的表演效果肯定是失败的,也会让观众感到疲劳。因此,在表演话剧的时候,一定要把角色丰富起来,要让角色的每句话都有生命力。可以尝试通过一段经典散文或小说来进行练习,学会表现人物情感。
总而言之,表演角色是综合运用自己身体语言的一个过程,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为话剧中的人物角色倾注自己的感情,在理解人物思想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声音去表现角色,而这需要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经验。缺乏具体生活感悟的表演看起来会显得生硬,不够真实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