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字法结构与中文的基
国内语言学有前科后玄的现象,前半部分介绍西方语言学的科学理论,后面又变回到文史哲的传统玄学,比如某高校的语言学下面又多了个书法学。
索绪尔有句公式性的名言: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同理可得,文字等于写字活动减去写字。书法作为写字的部分,恰恰是要被减掉的,作为工艺美术来看待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对于文字层面的讨论,就容易变成文史哲的传统玄学。理由很简单,西方语言学的不太关注文字,甚至可以说以字母为基础的西方语言是没有文字的,字母完全可以作为逻辑上的初始符号来看待,只要把它拼成词也就有了意义。
有些学者认为:字母其实就是字,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形式单位。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完整全面。字母不但有字的功能,还有作为基的功能。这里的基借用了线性代数的语言,主要意义是相互独立的简单初始符号。语言作为能指具有线性组合的特点,这个组合自然需要基作为基本的砖块。严格说,应该是抽象代数的生成元,因为线性代数的加法是可以交换的,而字母相互之间一般不能交换(on≠no),但这里注重的是启发逻辑,并不需要在数学术语上特别严格,用线性代数的基作为代表更加通俗易懂。
遗憾的是,中文的汉字一般不能作为基。如果把“木”作为基a,那么“林”就是a+a,“森”则是a×(a+a). 汉字因为内部有不同的排列顺序,甚至都不能作为基的线性组合,需要多引入几个运算符号。这里设定左右为加上下为乘,但还有包围穿插等结构需要处理。比如把“口”作为基a的话,“吕”就是a×a,“品”则是a×(a+a). 更有甚者,“回”是a○a,“圆”是a○(a×b). 如果是繁体字,公式还会更加冗长,比如“靈"大致可以表示为:a×(b+b+b)×(c⊙(d+d)). 乔姆斯基对于英语有个句法结构的划分,在中文中还应该有个字法结构。实际上,小学老师教学生认字的时候,就是先把字像这样拆出来,但拆完后还要重新封装,这就带来了一些人为的麻烦。
汉字不能作为基,在使用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不方便,对此大致有两种解决的思路。一是借用西方文字的字母作为基二次编码,基本上走的表音路线,这是最方便的做法。事实上,我们的汉语拼音就是这样做的,但有些人不想承认字母的功劳,也不希望浪费字形的意义,只是把汉语拼音作为临时工来使用。二是造出属于中文自己的基,基本上就像上面那样拆字作基,只要拆完后不装回去,就可以像字母那样拼基成词产生意义。此时,我们难免要把基也一起读出来,正如索绪尔所提到的,表意文字最后也会带有表音的特征。
思考题:语文老师说:在联合国各种语言的文件中,中文本是最薄的。请结合本文的观点,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