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救市到底来不来,不来咱继续跌了
六月都在传史诗级救市将出台,大家也都在焦急的等待,但是地产股是最现实的,最近涨幅又萎靡了,上上周的涨幅有1.42%,上周呢只有区区0.27%了,而且年初至今的还是整体下跌的,达到了10.89%,这政策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说在草拟中,亦或者在走签批流程了,大家不得而知,但是光说不练的话,市场那可都是真金白银在里面,能有多少耐心呢,卖家现在也是每天都亏着钱在陪等,按月跌幅1%来算,300万房子每个月亏3万块,一天就亏1000块。
试问,有多少人一天能赚到1000块的,要知道,咱们现在月薪1000块以下的还有6亿人,月入过万的人大概有7110万人,都已经超越95%的人了。所以,史诗级救市你千万别玩狼来了的故事,如果你还不来的话,那没办法了,只能市场自我调节后的继续下跌。

大家好,我是谢晖。之前咱们说过史诗级救市7月要出来,但是市场可不管那么多,没出来之前都是虚的,谁也不知道啥程度、啥力度了,毕竟,咱们的楼市是政策市,政策主导的因素太多,谁也无法判断政策的底线是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只要楼市数据变得更不好看了,这个力度才会更大一些。而易居研究院也刚刚公布了这个月前20天的成交数据,50个重点城市新房住宅成交1062万平方米,环比跌幅10%,同比跌幅22%,有31个城市交易行情有环比下降态势,即有6成城市交易量还不如5月份。
这说明市场降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不是单个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去年行情不好可以把锅甩给疫情,现在售楼处冷清了,还有人说是因为端午节期间南方暴雨、北方高温影响了销量,我只想说天气不背这个锅,要是风和日丽的话,是不是可以说交通太堵了,客户不来看房买房,行情差就承认,没必要怪天气不好。这说明市场整体已经疲软了,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现在就是在第二层次,已经衰了。


而且咱们看看这一轮楼市的走势大盘,重点70城在21年4月达到涨幅最高点1.3%,此后涨幅回落,到达21年7月开启下跌之路,然后开始持续的下跌,算是下个月的话已经快满两年了,而且这一轮整体下跌幅度和时间都几乎是超过以往的,还有媒体说李嘉诚正在抄底合景泰富与龙光合伙开发的香港“凯玥”项目,价值307亿元,然后就借机说楼市跌到底了,大家快去抢购。

首先,人家就是玩地产的,低买高卖是正常的行为,而这次的收购也是在楼市下跌期捡漏买入核心资产,有媒体判断,如果后续长实集团收购抵押债权成功,然后反对债务重组的话,可以逼迫项目走上拍卖转让之路,最终导致项目易主,实现大额的盈利。这只能说是自食其果,是过去很多房企加高杠杆拿地王的后果,楼市下跌,各种债务到期等还钱,而这些优质地块又被重新再度抵押或者被迫拍卖了,这不能说楼市到底了,只能说很多百亿千亿房企也看走眼了,跟现在高位套牢的购房者是一样一样的。
在之前的视频里也说过,现在股价一块钱以下的房企已经有两位数,咱们的A股的房企们也迎来了史上最强退市潮,现在已经有8家房企触达退市条件,还有20家房企已经走到退市边缘,可以说是各行业中最艰难的一个了,因为过去还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一样,有这么多企业同时在触发退市,这里面是否有猫腻咱不能妄下定论,但是房企的确实肉眼可见,因为大家都知道在A股中只要你的股价连续20天低于1块钱,就将被强制退市,看看这些曾经辉煌的房企,有百强房企之一的美好置业,还有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更有销售额破千亿的房企20强泰禾集团,曾经拍出过单价地王,泰禾深圳院子,目前依然是“半拉子工程”。更惨的是坪山的泰禾中央广场,很多买房人都被坑到了。

而且下半年还是房企还债的生死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房地产行业境内债到期规模约1.99万亿元,同比上涨13.3%,偿还高峰集中在今年6—8月,虽然前四个月房企们都在加紧还债,已经还了9053亿元,但是仍有约1.09万亿元待偿还债务。这还没算上境外的5490.43亿元到期债,所以后续开发商除了要保交付的底线以外,还得努力让债务展期,那就只能增加更多优质资产的抵押以及降价卖房快速回笼资金了,当然,还有寻找国资混改重组,抱住大腿才能活下来。
当然,房企日子难过的话,地方政府土拍也就不太好,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城投就一直在托底拿地,当了两年楼市守护神。整个2022年,土地市场基本在靠央企和城投,第一批次拿地占比30%、第二批次占比29%,第三批次更是达到50%。但自今年以来也在开始不断收缩拿地了,因为托底拿的地并不能完全市场化的盈利,很多地块都是民企看不上的,开发价值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当然还有一些城投暴雷的,像遵义最大的城投平台遵义道桥,在违约风波后,展期20年,也创下城投债最长展期期限。


所以现在对购房者来说,现在如果不是真的特别刚需的话就再等等,像有朋友在二三月买房的,到现在也亏了十几个W也大有人在,想抄底没想到买在半山腰了,因为房地产税都还没出来,真的不用特别急,比你急的人太多了,房企每天闭眼就是利息、员工工资、房子跌掉的钱,地方政府呢,也是愁卖地,集中卖地还是分散卖,宝贝地块是否拿出来,开发商没那么多钱给了可以分几期,人家都在思考这些事了,所以,先静观其变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