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穴凹陷~颞部凹陷~
颞部组织由浅到深一共6层,分别是:皮肤、浅层筋膜、耳外肌、帽状筋膜的延续、颞脂肪垫、颅骨外膜和颞骨。

正是这些结构组织,最终决定了我们颞部是饱满,还是凹陷、凸出。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颞部凹陷?
依据的颞部线条的清晰程度,以及颞部区域的凹陷程度判断

李青峰教授明确了“颞窝和颞部凹陷是两个概念”

颞部凹陷部位由颞线、眶外侧缘、颧弓和颞部发际线围成,这同解剖学中的“颞窝”概念有区别。
在李青峰教授的研究里,用的是四分法,即Hollowness Severity Rating Scale Grading of the Temples,0-3分,四级评价制:


为什么会颞部凹陷?
骨相方面:
一种是颅面骨发育不全,导致两侧颞部凹陷。
正面来看,额头比较窄,形状上窄下宽

第二种情况属于颞部本身不怎么凹陷,而是其它骨头衬托的,比如颧弓外扩。

颞部与颧弓,这两者的形态具有相对性,颧弓过度宽,颞部自然显得窄,视觉上造成凹陷的假象。
第三种就是前两者结合了。

软组织方面:
颞肌,它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等肌肉共同组成咀嚼肌,完成咱们平时的咀嚼功能。

本着“用进废退”的规律,如果长时间吃细软的食物,咀嚼肌得不到锻炼就会萎缩,肌肉萎缩可不就小了么,饱满的颞部也就出现了凹陷。

说到这里是不是想到牙套脸了?没错。尤其是传统的钢丝牙套,会让牙齿酸痛、无力,不能吃有嚼劲或硬的东西,时间长了咀嚼肌(咬肌、颞肌)萎缩,出现脸颊、颞部凹陷。

其实只要后续多锻炼咀嚼还是能回去的。
衰老原因
面部脂肪组织萎缩,胶原蛋白流失,饱满的颞部出现干瘪,甚至凹陷。

肥胖原因,脂肪皮肉松垂堆叠在下面部,使其观感变宽,同时颧弓变得明显,衬得颞部凹。

太瘦,导致面部脂肪容积较少,包括颞部脂肪,从而产生凹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