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穷人的孩子不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0-07-15 20:59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在今后的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动力”(= 学习资本)而不是”积累的知识” ,这种”学习资本”根据家庭的文化阶层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逐年扩大。

经济不平等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不平等,这在 CFC 网站上也有介绍平良谷先生的主张的特点是,你的努力能力深受孩子出身阶层的影响。低等阶层的孩子认为努力与成果无关,只是努力是徒劳的,他们周围很多人认为努力的动机本身就有决定性的差异。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道中隆先生(关西国际大学教授)反复说的是着眼于「自我效能感」的支援。

“自我效力感”(Bandura,1977)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1977年由 Bandura 提出的概念,”关于将产生某一特定成果所需的一系列行动系统化并执行这些成果的能力的信念”。

简单地说,就是“我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的感觉”。在先前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努力、耐心、思考方式和压力耐受性等,与业绩和成绩等成就呈正相关。

提高“自我效能感”(白岩航辅,2013)

1.成功

从字面上看,这指的是过去成功完成事情的经历,我们也知道这是四种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自我效能感确立之前,反复的失败会使你更容易下降,或者仅仅通过轻松成功的体验创造出来的自我效能感会变得脆弱。

2. 替代

这是一种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经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说服来提高,比如“如果别人能做到,那么我也能做到” ,另一种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到自己更优秀,从而提高。

3. 他人

这指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鼓励,比如对某项活动”有执行能力”。当然,这种社会说服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而不切实际的鼓励并不能说是有效的。

4. 身心

这意味着自我效能感也会受到生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比如焦虑、疲劳和压力。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也被认为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因素。


原文:https://cfc.or.jp/archives/column/2016/05/01/15537/





日本穷人的孩子不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