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研究 【日本历史研究-1】

2022-02-22 21:09 作者:UC0096  | 我要投稿

一、明治维新大概是什么

它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这是日本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改革自1868年开始实施,口号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日本进行了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同时明治天皇灭德川幕府,控制政权。但这一维新运动也有局限性,它伴有浓厚的封建性与侵略扩张性,而且天皇权力过大和土地兼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再加之社会问题加剧,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二、明治维新之前的历史背景

此前,日本处在德川幕府时期,幕府在17世纪发布了五次锁国令,推行“锁国政策”,只与极少数国家通商。同时,幕府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大大冲击了原先的个体经济制度,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得势而不希望被旧制度制约的商人们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与大名、武士等结盟,同反对幕府的农民一同构成了“倒幕运动”的基础。

1853年,美国舰队强行进入江户附近海域,向幕府呈上总统写给天皇的信件,逼迫日本开放国门,并于次年签订《神奈川条约》,史称“黑船叩关”。不平等条约签订使得幕府的统治被进一步动摇,部分西南部藩国开始反对幕府政权。

幕府末年,又出现了“尊王攘夷运动”,意图保护天皇、攻击西方势力,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最后受幕府和西方列强同时镇压而失败。

1864年,高杉晋作起兵夺取长洲藩的政权,此后出现“西南四强藩”:长洲、萨摩、土佐、肥前,“尊王攘夷”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6年,下官战争和萨英战争之后,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转向武装倒幕,英国权衡利弊后开始支持倒幕派。另一边,幕府政权投靠法国,在七月发动了第二次讨伐长州藩的战争,九月即宣告失败。

三、明治天皇即位时国情

1867年,孝明天皇死后,太子睦仁亲王(也就是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立刻再次举兵。

11月8日,天皇下达了“讨幕密敕”,次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将政权交换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要求德川庆喜退位),几日后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其非法。

1868年1月27日,天皇军与幕府军在京都附近打响了鸟羽、伏见之战,幕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爆发。

1868年5月至11月,天皇军完全收复本州地区。

1869年6月27日,天皇军攻陷五棱郭(今函馆),灭德川幕府,战争结束。

此后,明治天皇完全执掌朝政,日本也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近代国家,向“亚洲霸主”之位迈进(说难听点就是要打架)

四、明治维新发生了什么

       1871年 ,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引进大量西方技术与制度,发展纺织、军工、矿山、铁路、航运等产业。

          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最终萨摩军失败,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结束,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

在维新过程中,提出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两个策略,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又提出“富国强兵”(改革军警制度,实行征兵制),“殖产兴业”(全盘西化,扶持资本主义),“文明开化”(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三大政策,大大提升了国家实力。

          1885年,实施内阁制,伊藤博文担任首位首相。

          1889年,则确立了二元君主制(君主立宪的一种)。

五、可是,在维新之后呢?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成功战胜北洋水师,获得“亚洲霸主”地位。

        1895年的《马关条约》直接使日本占领了台湾、钓鱼岛、辽东半岛,间接占领了朝鲜半岛。

      1904年,日俄海战爆发,日本害怕西伯利亚大铁路成功修建后威胁自己,在旅顺口、大连、沈阳、对马海峡大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波罗的海舰队,不仅确立了霸主地位还获得了南库页岛、东北地区利益(注意还没有正式取得东北领土)、原俄国殖民地等。

      1910年,吞并朝鲜。

      1912年,明治天皇驾崩。

      大正年代,一战极大影响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昭和年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六、关于日本战略的个人看法

实际上,日本早期和后期战略方向是有很大差距的。

明治维新刚开始时,日本的实力其实仍低于中国,大清依然占据着不小的体量,并且击败了法国和俄国两大列强。当时日本上下目标一致,从天皇到军方都是一样的想法——把中国赶下霸主地位。此时的日本头脑清晰,《马关条约》主要就提了六个要求:1【中国向日本赔偿3亿两白银(实际赔偿2亿)】;2【确认朝鲜独立(其实就是独占朝鲜)】;3【中国割让台湾列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4【中国开放七个通商口岸】;5【获得在长江、吴淞江等中国内河航行权】;6【日本驻军地点及军费】。此时,日本走“海洋霸权”路线,进行“大陆均势策略”,上一个走这条路的国家,正是他们的支持者——大英帝国。这套策略,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光荣孤立”和“锄强扶弱”,正是因此日本才会打中国拿钱修舰队,再痛打俄国,拿下台湾也是为了发挥贸易优势。

后来,“军国主义”开始觉醒,而民族挫败感与军国主义结合后的产物就是——法西斯主义。日本军部逐渐推动国家进行国家法西斯化,在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进一步增强,接着就出现了著名的“下克上”问题:“二二六兵变”、“九一八事变”都由军部私自进行,他们甚至还杀害了首相犬养毅,要求进行对外扩张。拿下东北后,日本不再是原先的岛国格局,只能放弃原有策略,跟着疯狂的法西斯分子去侵略大陆,一条路走到黑,此时,日本才是真的疯了。

而天皇,日本历史上真正有实权的天皇不过十个,所谓的“天皇”和中国的“天子”相反,我国认为皇帝是神派遣的,如果他没有德行,就自动拾取神的职位,民众可以另立新王;日本则正好相反,他们的天皇神权是绝对的,但没有政治权力,因此天皇几乎从未受威胁,而且明治维新并没有彻底革命,封建残余还在,这也是日本天皇长期存在的一大原因。(德仁/令和天皇是第126代日本天皇)

<注>昭和天皇1946年自我否定了神性才使它退出历史舞台,战后天皇的地位仍然非常高,支持率始终居高不下,也是因此他才没有被送上法庭。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研究 【日本历史研究-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