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为啥孩子阅读理解成绩这么差?真相毁尽三观!
如果你要是问家长:为啥孩子阅读理解成绩这么差?
他们一定会说:不就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读不懂阅读理解的这个文章嘛!
咱们有一说一,确实很多孩子,读不懂阅读理解的文章,但你要是说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差,那你可冤枉人家孩子了!
说到这,那立马有家长要反驳了:你可拉倒吧,这阅读理解的文章,每个字孩子都认识,那他读不懂,不是理解能力的问题,还能是啥?
好,这个真不是我和家长抬杠。
你想想,一篇文章能放进试卷中,作为阅读理解考题来考孩子,那说明这篇文章至少是一篇质量上乘的范文吧!
你再想想,只要是一篇好的文章,那必然是应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什么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等一大堆!
而最魔幻的是啥?阅读理解的考题,偏偏就是让孩子来分析,这些文章中的各种手法!
可现实又是什么呢?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人教过他们这些技巧,对文章中使用的各种技巧,一概不知!
你可能很惊讶,啊!孩子怎么可能一概不知呢?那语文课上老师没教吗?
好,那咱们来考考孩子,你让孩子说说看: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都是什么意思?有啥区别!
孩子肯定不知道!
再告诉你一个毁尽三观的事实,你和孩子翻一翻9年义务教育的18本语文书,你在书中就压根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清清楚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表现手法,什么是艺术手法,什么又是写作手法!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如果,我拿着一副价格不菲的名画,让一个完全不懂绘画技巧,没有任何美学知识的人来赏析。 想都不用想,他指定看不懂!
那你说说看,我拿一篇包含各种写作技巧的文章,让不懂写作技巧的孩子来阅读。他读不懂,不也很正常吗?
听到这,你还会觉得读不懂文章,是因为孩子理解力差的问题吗?
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第一阶段,必须先踏踏实实学习,阅读理解的基础知识体系,当他们掌握阅读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术语后,再去读文章,一眼就能看懂这是伏笔、这是铺垫、
这是渲染;这是对比;
这是局部结构手法,这是整体结构手法····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孩子能从一篇文章中,读得出过去他根本读不懂的信息,应付文章后面的考题,也就绰绰有余!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懂行的看门道,不懂的看热闹。
